叮咚买菜,另辟蹊径
在即时零售赛道,阿里、京东、美团正围绕“多快省”激烈缠斗,而叮咚买菜却另辟蹊径,开辟出第二战场。
7月21日,叮咚买菜“共生、共创、共鲜”供应链生态峰会上,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公布一组亮眼数据:今年上半年,平台淘汰4216支平庸商品,好商品SKU占比达40%,好用户复购率高达94.5%,大盘整体复购率达61.5%。
此前财报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叮咚买菜GMV同比增长7.9%至59.6亿元,收入增长9.1%至54.8亿元,已连续5个季度营收正向增长。
当下,即时零售行业普遍将“30分钟达”作为标配,价格战也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叮咚买菜敏锐察觉到市场变化:“多”因供给过剩不再稀缺,“快”随行业标准达成成为基础设施,“省”因价格战逼近利润底线。于是,叮咚买菜率先回归零售本质,聚焦“好”商品,以高品质商品吸引用户,提升用户复购率,构建起真正的竞争壁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通过淘汰平庸商品、提升好商品占比,叮咚买菜以品质吸引用户,用高复购率证明“好”策略的有效性。这不仅使其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还为行业提供了新思路:在“多快省”之外,以“好”破局,或许才是生鲜电商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
为了做“差异化”,核心高管亲自带队做好“4G”战略
在上述“共生、共创、共鲜”为主题供应链生态峰会上,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分享了公司最新调整,正式发布“4G”战略,将“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确立为当下发展的核心方略。
其中,“好商品”被视作构建用户信任、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基石,毕竟,赢得用户信赖,过硬商品质量是首要前提。
为打造“好商品”,叮咚买菜对内部商品开发部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过去,各部门“各自为战”,如今,商品开发、运营、品控按品类组合成10个“独立事业部”,由10位核心高管亲自带队。这一举措意在督促商品开发人员摒弃既有经验主义,真正深入探究商品,开发出差异化好商品,同时提升运营效率。
不仅如此,叮咚买菜对商品开发部门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一方面,针对常规品类或大单品,要深入开发关键环节,让商品具备更好吃、更健康、更安全、更方便、更具品价比等“人有我优”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增强对前沿趋势的洞察,针对消费者需求未被充分满足的细分场景空白,开发出“人无我有”的结构性差异商品。
在保证基础品质方面,叮咚买菜有着近乎严苛的标准。公司让核心管理人员带头推行“走向源头”策略,直接与农产品产地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源头采购,甚至不惜真金白银投资上游。
峰会上,CFO兼叮咚谷雨董事长王松提到,今年上半年,叮咚买菜在规模化直采和订单养殖的基础上,又联合上游合作方成立黑猪养殖基地、数字渔仓。通过自身深度参与,叮咚买菜实现了生鲜食材全链路管控,提高了生鲜商品品质的确定性,让商品更安全、更好吃。
同时,这一举措还能进一步挖掘中国各地乃至海外具有地域特色、有销售潜力的差异化商品。以黑猪品类为例,叮咚买菜介入黑猪养殖,精选品种,采用粗粮慢养300天的方式。去年,“黑钻世家”GMV约2亿元,年增速达30%,这无疑是“好商品”战略成功的有力证明。
梁昌霖指出,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中,行业价格战屡见不鲜,针对用户和流量的抢夺愈发惨烈,但不少企业为跑马圈地而忽视了商品和供应链建设。实际上,从用户视角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饮食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与大多数竞争对手采用的“一公里宽、一寸浅”的线上超市策略不同,梁昌霖提出“一寸窄、一公里深”战术策略,即用商品和生态思维取代主流的流量和平台思维,专注在生鲜、食品赛道,深耕供应链全链路。
虽然看似聚焦领域变“窄”,但实则是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调整,打造更好、差异化的商品,当消费者想要购买生鲜产品时,往往会优先考虑叮咚买菜,这便是“好心智”的力量。这种积极的品牌联想和信任感,是任何营销手段都难以完全替代的,也是叮咚买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所在。
据王松透露的最新数据,叮咚买菜全国平均客单价达70元左右,上海约72元,而四年前仅为50多元;仓均单量方面,上海高峰期达1700单,全年平均约1500单,刚创业上海只有600单;用户数据方面,以今年6月上海为例,渗透了上海家庭户数30%多一点点,苏州、杭州可达到25%左右。
用好“数智大脑”工具,为全球供应链生态打基础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企业纷纷拥抱AI的大趋势下,叮咚买菜早已敏锐地捕捉到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积极运用AI技术优化和提升业务效率,在行业内走在了前列。
叮咚买菜的AI技术布局有着清晰的时间线。自2020年起,公司便全面推行机器学习;2023 - 2024年,进入深度模型阶段;2024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引入大模型;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全面重构。通过AI技术的持续赋能,叮咚买菜构建了标准化经营的完整业务链条,从农场、基地、供应商,到城市分选中心,再到前置仓,最后由骑手将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连、高效运转。
AI技术带来的成效十分显著。叮咚买菜CTO蒋旭此前向媒体透露,在库存周转方面,尤其是生鲜周转,公司控制在仅两天的时间,在生鲜占比高达60%以上的情况下,依据2024年7月的数据,端到端的全链路损耗能低至1.5%,这无疑大大提升了运营效率,降低了成本。
在“共生、共创、共鲜”为主题的供应链生态峰会上,蒋旭从技术视角分享了独到见解。他认为,随着AI时代的来临,未来的零售门店和线上零售渠道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人货场,而是会演变成智能生态场。对于叮咚买菜而言,“数智大脑”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实现全链路的精细化管理,还能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和链路真实性,同时辅助商品开发人员进行全链路智能化的商品生命周期管理,为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叮咚买菜品控中心负责人武德银在会上展示了一张正在探索中的品控蓝图——求真溯源系统。这一系统依托叮咚买菜的数字化能力和AI应用,致力于实现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加工到配送的全链路透明化,让消费者能够真正实现线上可溯源。
目前,该系统正处于开发测试阶段,叮咚买菜将根据其实用性和效果进行评估,未来会逐步推广应用到更多商品供应链路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放心的购物体验。
值得一提的,叮咚买菜在积极的拓展国际化。叮咚买菜副总裁杨劭铭对媒体表示,叮咚买菜选择海外市场时主要关注三点:一是供应链优势与当地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二是政治格局和贸易政策稳定性;三是前端市场洞察与商业模式的匹配程度,包括供应链能力(品控、物流)、IT技术和AI赋能等。
“我们通过提供中国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帮助海外合作伙伴提升效率。例如,将AI技术应用于门店补货系统,使其从人工低效作业转变为智能化高效管理,这种赋能是双方合作的关键价值之一。”杨劭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