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明清时期的倭寇是哪的人?他们的入侵我国是政府行为还是个人行为?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5次
问题描述:他们的入侵我国是行为还是个人行为?
倭寇一般指指13至16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盗。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这批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所以被统称为“倭寇”。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已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海商与海盗,他们依从著过去倭寇抢掠的方式继续为祸于东海,也被归于倭寇之列。
倭寇”的意思
从字面上的理解,“倭寇”就是“来自日本的侵略者”的意思。不过,到了后期,倭寇所指的,不一定都是来自日本的海盗,而是泛指一切来自日本的侵略者。
例如,早在朝鲜半岛早期的高句丽广开土王碑文上的条文,亦称呼来自日本的侵略者为“倭寇”。另一方面,在16世纪丰臣秀吉对朝鲜半岛出兵、以及中国的抗日战争里,两国的人民都称呼侵略的日本军为“倭寇”。而在往后的排日风潮中,倭寇更成为敌视日本人的用语。
前期倭寇及后期倭寇
虽然大家同被称为倭寇,但两者的成份其实分别很大。根据时间我们大致可以把他们分为“前期倭寇”及“后期倭寇”。
前期倭寇
前期倭寇是以日本人为中心,对于对元朝臣属的高丽进行侵攻。是以对马岛、壹岐岛、平户岛等地的居民为主,被韩国人称为三岛倭寇。早期的倭寇是有对于元朝有很高的复仇意义,后来在日本进入南北朝的动乱状态时加剧;由于前期倭寇对于日本与明朝、高丽的破坏,室町幕府在结束南北朝分立后以勘合贸易方式进行独占贸易后就被压制。李氏朝鲜的开国君主李成桂就是因为讨伐倭寇有功,从而取代高丽王朝建国。
前期的倭寇,是以日本人为主体,故被称为“真倭”(以平户藩松浦家为核心)。其因是高丽与日本国内政治权力的衰弱,为倭寇产生的条件。
后期倭寇
明朝的明成祖发动政变,夺得政权后迁都北京后,南京建文皇帝在南方的残余势力与日本海贼的力量相结合,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报复性侵扰,由于这些南方人体型上也比北方人矮小,所以沿用“倭寇”这名词来称呼由日本人和南方中国人所组成的海盗集团。
明成祖晚年,由于陆上北方威胁为除,南方郑和下西洋以后,激增的海陆来往也带来了渐盛的倭寇侵扰,遂实行海禁政策,只开放勘合贸易(官方贸易),但后来到了嘉靖二年(西元1523年)爆发了宁波之乱,此后沿海治安多次陷入危机,明朝遂宣布中断一切贸易,期望以围堵的政策来减轻倭寇的威胁,但也断绝许多自宋末以来航海相关行业民众的命脉,倭寇之乱不减反增。
后来的发展上,又加入了反对明朝海禁政策的南方中国人与朝鲜人还有日本战国时代九州的战败失主浪人,甚至于还有佛朗机人的参与。后期倭寇中,中国人王直是最为有名的。胡宗宪与戚继光都有参与讨伐倭寇的军事行动。
15世纪半至16世纪,其活动舞台为中国沿岸、东南亚方面,成员以中国人及朝鲜人为主,被称为“假倭”。此时期倭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明代中国的生产力增加,以及施行海禁政策。史书所见的最后倭寇,在1624年7月侵犯福建沿海。“推其祸始,乃由闽、浙沿海奸民与倭为市;而闽浙大姓没其利,阴为主持,牵连以成俗。当时抚臣朱纨欲绝祸本,严海禁;大家不利,连为蜚语中之,而纨惊死矣。纨死而海禁益弛,于是宋素卿、王直、陈东、徐海、曾一本、许恩之流争挟倭为难。自淮扬以南至广海万余里,无地不被其残灭,而闽祸始惨矣”。
之后的东亚海上贸易活动
由于丰臣秀吉发布八幡船禁止令(海道行为禁止)的影响,倭寇的活动开始减少,东亚的海上贸易也因此平静不少;而类似支持反清复明运动的郑芝龙与郑成功之类的武装海商集团也是存在的,但是已经不称其为倭寇了。
倭寇的影响
明朝与高丽、李氏朝鲜都曾经对室町幕府要求取缔海盗行为。明朝甚至于与日本发展了勘合贸易。而高丽王朝的灭亡与李氏朝鲜以倭寇根据地名义进攻对马岛也是受到倭寇的影响。
八幡船
日本室町时代到江?跏贝暮5链ǔ莆酸Υ馐怯捎谫量芤浴鞍酸Υ笃腥弊魑熘摹?
活动地区
倭寇的根据地包括日本的对马岛、壹岐、平户岛、五岛列岛,以及中国、朝鲜半岛与的沿海岛屿、台湾岛、海南岛。荷兰人未到台湾之前,台湾也是倭寇的活动据点,学者研究亦证明,在台湾活动的倭寇,亦是漳泉一带日本方面有贸易的著名海商或海盗,不是日本人。
栏目分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