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清代,清代,一场爱恋与诗词的烟火?那天去书店不留神买了本书,安意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3次
问题描述:那天去书店不留神买了本书,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的美丽和哀愁》。
安意如似乎偏好纳兰容若,对他的介绍十分感性。
他写得一手好词,清新婉丽,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以下推荐几首:
浣溪纱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那天去书店不留神买了本书,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的美丽和哀愁》。
安意如似乎偏好纳兰容若,对他的介绍十分感性。
他写得一手好词,清新婉丽,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以下推荐几首:
浣溪纱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纵翻全书,让我惊异的是安意如竟未入选清代才人黄景仁的所有诗词,只有在谈到纳兰容若的作品时以黄景仁的诗作为比较。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安意如评说:“我承认黄景仁这首小诗写得极好。“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是天然妙语,继承了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本畔桂堂东”的诗意,然而语意更深情。可惜他这是点滴文章,不及纳兰是以伤心做词,由始至终。”
这样的评价让我非常惊异。纳兰容若与黄景仁,都是清代以写“情”出名的才人,前者为词,后者为诗。黄景仁诗才曾被誉为“六十年间第一人”,也被近人誉为“清代的李白”。
这两人在当时都是名重一时,纳兰是世家子弟,黄景仁是寒士。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渐渐湮灭在历史风尘中了。近年来纳兰作品《饮水集》渐渐流传。而黄景仁的作品仍然淹没在泛黄的线装书里。非常有趣的是,他们两人一长于词,一长于诗,但却有意无意被人拿来比较,不仅是安意如拿来比较,我曾在上看到黄景仁的粉丝也曾经拿两者来比较,当然对纳兰容若的粉丝出言不恭——也许是他们都长于写“情”的原因。
附黄景仁诗几首:
经秋谁念瘦维摩,酒渴风寒不奈何。
水调曲从邻院度,雷声车是梦中过。
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
从此飘蓬十年后,可能重对旧梨涡。
露槛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当游仙。
有情皓月怜孤影,无赖闲花照独眠。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
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
感旧杂诗
风亭月榭记绸缪,梦里听歌醉里愁。
牵袂几曾终絮语,掩关从此入离忧。
明灯锦幄姗姗骨,细雨春山剪剪眸。
最忆濒行尚回首,此心如水只东流。
我的问题是:
1、他们写“情”都不错,表达有什么区别?别说诗与词的体裁不同啊,这个我懂。我问的是气质上与性情上。
2、你个人的性情气质与他们中的哪一个更贴近?
人言纳兰多情,岂知多情恰似无情,擅情人必为情伤,发于声言总难脱个“做”字。勘情不及小晏多矣。不如读其《长相思》之类的小令: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情之最难处不在于深,莫过于有始终耳。
黄景仁,一介寒士,兼抱多病之身,却存慨然丈夫气,诚难得也。放之盛唐,也卓然一大家。
其诗虽稍嫌“隔”“仄”,然冶情阳刚,可破可立,岂纳兰之阴柔沉湎可比。
于情而言,一个沉,一个破。
云泥之别!
栏目分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