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俄国人如何贱卖阿拉斯加的?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3次
问题描述:俄国人如何贱卖阿拉斯加的?
打开美国地图,会发现它在本土以外隔着加拿大还有一块领土——阿拉斯加。面积为151.9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在1867年以前是属于沙俄的……
美国自1766年正式建国以后,领土不断扩大。1803年从法国购得西路易斯安娜,1819年迫使西班牙让出佛罗里达,1845—1853年夺占墨西哥多块领土,1898年吞并夏威夷……而最重要的事件是1867年从沙俄购买了占美国领土面积1/6的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位于北美大陆西北部,面积151.9万平方公里。土著民族为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17—18世纪阿拉斯加被俄国的“土地开拓者”发现,自18世纪80年代起沙俄在此建造居民点。1798年成立俄罗斯美洲公司(俄美公司),独家经营渔猎场并开采矿物。1867年阿拉斯加被沙皇政府卖给美国。1884年以前属美国管辖,以后为美国的一个地区。1959年成为美国的第49州。
阿拉斯加有北美最高峰——海拔6193米的麦金利山。阿拉斯加湾在阿拉斯加半岛和温哥华之间,湾口宽2200公里,深达5659米,还有卫护海湾的弧形屏障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1/3的面积位于北极圈内,气候严寒,除南部沿岸外,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可这块“不毛之地”却拥有丰富的地下宝藏:石油、金、铜、铂、银等。特别是北极地区滨海凹陷地带为石炭纪以及三叠纪和白垩纪地层,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极大。此外,太平洋东北部暖流使阿拉斯加南部沿海峡湾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盛产鲑鱼和大比目鱼。
显然,阿拉斯加是块宝地。可沙俄为什么要卖掉它?美国又是怎样把它弄到手的呢?
密谋
19世纪50年代。
1854年一位名叫桑德斯的美国商人来到彼得堡,自称是来办商务的,却悄悄地拜会了当朝重臣康斯坦·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两人密谈良久……
三年之后,1857年3月,沙俄新上任的外务大臣亚·戈尔恰科夫公爵收到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建议出卖阿拉斯加的信。他写道:“这种出让是完全合乎现代要求的。我们不必欺骗自己,而应有所预见:美利坚合众国想要整个地统治北美,肯定会攫取我们这些领地,而我们又无法把它们藏掖起来。再说,这些领地带给我们的好处微乎其微,出卖它们似不会引起过分的反响……”
外务大臣戈尔恰科夫公爵进退两难:他不赞成出卖阿拉斯加,但也不能对豪门权贵的意见不予理睬。他只好把此事报告沙皇。没想到皇上竟对此极有兴趣,御笔批示:“此议值得考虑。”
大公是沙皇的弟弟,这件事可能他们在家庭聚会时就“考虑”过了。这是经过密谋策划的,只有少数人参与此事。密谋者知道,持反对意见的外务大臣是惟一难以逾越的障碍,于是他们设计了一幕小剧:首先是远在法国休养的大公给外务大臣写信提出此事。他们分析:事关重大,外务大臣必然会报告皇上,而皇上表现出兴趣,要加以“考虑”,这样一来外务大臣就可能改变立场……
外务大臣不再公开反对。他也知道三年前大公曾同美国商人有过秘密接触,可能就是这位美国商人说服大公赞成出卖北美领地,然后由大公把这个想法灌输给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戈尔恰科夫公爵准备采取拖延的办法,并为此寻求支持。他找了1830—1835年间曾担任过俄国领地阿拉斯加执政官的海军上将弗兰格尔。谁知海军上将是位谁也不敢得罪的人。他采取的是中间路线。在给外务大臣的信中他写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等于没说!
戈尔恰科夫经过慎重考虑,向沙皇建议暂缓出售阿拉斯加,待驻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探明美方意向再作定夺。沙皇于1857年4月29日作了简短批示。大意是:一、此事不算完;二、卖价可大大降低。
“十年磨一剑”
戈尔恰科夫真有能耐,居然把此事压了十年。(也是天助,这期间刚好碰上美国发生 1861—1865年的国内战争!)可在这十年里密谋集团并没睡大觉。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是密谋集团的主将,除经常在皇上耳边吹风外,还把财务大臣赖滕拉入圈内。而驻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一开始就是此集团的干将,十年内为出卖领土奔走于俄美之间,不遗余力,甚至准备了使俄国蒙辱的条约文稿。“十年磨一剑”,密谋集团开始分头行动:大公负责打通外务部,重新向外务大臣提出这个问题;财务大臣以金融危机来逼压沙皇,建议向西方贷款;驻美公使则加紧同美国政府磋商。
密谋集团加快了步伐。
1866年9月,财务大臣赖滕给沙皇呈上一份报告,声称近两三年来债台高筑,国库空虚,为偿清外债必须尽快筹集450万卢布,可在国内无法筹到这笔钱,办法只有一个:用新的国际贷款偿清旧债。他让沙皇明白,俄国能否得到贷款,决定于出卖阿拉斯加的态度,换句话说,出卖阿拉斯加,就可以延期还债。
俄战舰在美国海域游弋累计时间近一年,为此国库开支了多少钱呢?据当时海军部的材料,国库为一艘44-炮舰一年支出的军费为35.7469万卢布。两个分舰队12艘战舰的费用420余万卢布。此外,巡航舰“新贵”号沉没在圣弗兰西斯科海湾也应计入总开支。还有,分舰队驶入大西洋时牺牲13名水兵,几十人患坏血病并长期进行治疗,在大洋中航行后不少舰只需要大修…… 总之,在总开支中应当再加上300万卢布的数目,军费总数应为720万卢布。这么说来,如果美国有意把地价提到720万美元是为了支付俄国应得的军费,那么阿拉斯加岂非等于白送?!
令人生疑的收据
在1990年美国西雅图附近的塔科玛市的一个叫做“沙俄的美洲”的展览会上,人们看到了一张收据——美国政府收买阿拉斯加后俄国出具的收据。
这张收据使长期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产生许多疑问。条约第六款写道:“在上述规定出让的基础上,美国应在交换批准的条约文本后十个月的期限内在华盛顿国库付给俄方外交代表或者俄国沙皇委派的全权代表720万金美元……”把上述条款同收据作一番比较就会发现不少问题。条款规定付款地点是华盛顿,收据上则是纽约。收款人也令人生疑。在收据上作为收款人签名的是爱德华·斯捷克利。根据条文他作为俄方代表是可以收受款项的。但有一个情况:条约批准之后外务大臣戈尔恰科夫担心在收受款项上出问题,立即把完成此事的全权由外交代表转到财政部,财政部应迅即派出具有相应资信的代表赶赴华盛顿,收取金美元后,亲自监督把金币装上俄国战舰,运到彼得堡后转交国库……如果这么办了,那是万无一失的。可美国展出的“收据”说明财政部未能接手此事,而由外交代表斯捷克利独揽大权。正是他违背美方应付现金金币的规定,毫无异议地收入了720万“格林别克”纸币的支票。“格林别克”是美国在南北战争时发行的绿背纸币。它的市面价值大大低于金币。美国支付的“格林别克”支票实际只值540万金美元。男爵的“疏忽”和“宽容”使俄国损失180万金美元。差额留在了美国国库。俄国外交代表从中得到好处是可想而知的。
还有,条约规定付款期限为缔约后十个月内,可美国占有阿拉斯加后却迟迟不付款。期限早已逾越,美国国会还在为是否照约支付争论不休,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情况。按照国际惯例,违约一方应承担责任,受到惩罚。可俄国政府对此不置一词。斯捷克利男爵于1868年7月15 日给外务大臣的信中写道:“美国人民对沙皇政府的知恩图报和宽宏大量给予很高的评价,它没有提出抗议,亦未发出怨言,尽管它有权这么做。因为在规定期限内不付清款项,实际就是公然破坏协议。”动听的言词,更加暴露卖国贼的嘴脸。这位外交代表既然如此明白其中道理,为什么当初不在条约里写明违约责任和惩罚条款呢?
1868年8月男爵交给俄罗斯国库一张“720万美元全部收讫”的凭据,并称钱已转入纽约某银行,可据该银行向美国国会作证时确认汇入银行的钱只有703.5万美元。不用说,16.5万美元已装进外交代表的腰包。
这位男爵的最后命运像个谜。1869年5月,他写信给外务部的友人,说希望得到两年的休假,信中充满了恐惧和忧伤。一个把手伸进皇上口袋里(应当说是老百姓的饭碗里!)的人会有什么下场呢?终于斯捷克利男爵失踪了,在俄国失去了他的踪迹,在国外也找不到他……
1867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把151.88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仅换得720万美元。而且,为了让美国人心甘情愿地买下这片冰天雪地,俄国仅向美国政治家行贿就花了10万美元,再说,就连这区区720万美元最后也没有进入俄罗斯腰包:这笔钱大部分是用黄金支付的,装这批黄金的“奥克尼”号轮后来莫名其妙地连同金子一起沉入了汪洋大海……
就这样,俄国人处心积虑,“陪了夫人又折兵”,美国佬一不小心,捡了个“金娃娃”:据最保守的估算,美国人得到阿拉斯加后头50年从这块土地上得到的纯收入就超过7.5亿美元。现在,阿拉斯加产的油气占美国油气产量的1/4,该地资源估价为5000亿美元。
俄国人到今天还心疼阿拉斯加呢
栏目分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