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转基因食品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变化?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1次
问题描述:转基因食品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变化?
“转基因食品”(GM FOOD)如今已经在世界上多个国家成了环境和健康的中心议题。并且,它还在迅速分裂着大众的思想阵营:赞同它的人认为科技的进步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水平,而畏惧它的人则认为科学的实践已经走得“太快”了。
那么,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呢?
转基因食品,就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许多人已经知道,所有生物的DNA上都写有遗传基因,它们是建构和维持生命的化学信息。通过修改基因,科学家们就能够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技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没有一种含有从其它动植物上种植基因的食物,实现了大规模的经济培植。同时许多人坚持认为,这种技术培育出来的食物是“不自然的”。
世界上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1983年得以培植出来。又过了十年,第一种市场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国出现,它就是可以延迟成熟的番茄作物。一直到1996年,由这种番茄食品制造的番茄饼,才得以允许在超市出售。
为什么一些人认为转基因技术或许对人类健康有害呢?批评者认为,目前我们对基因的活动方式了解还不够透彻。我们没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基因调整后的结果。批评者担心突然的改变会导致有毒物体的产生,或激发过敏现象。
另外还有人批评科学家所使用的DNA会取自一些携带病毒和细菌的动植物,这可能引发许多不知名的疾病。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所吃的食物吗?
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维持信心,所有食品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检测管理程序。检测程序的目的是在食品上市前就发现问题。如果消费者不幸因为所吃的食品而得病,这往往是因为食品生产线存在问题
加拿大皇家协会呼吁政府关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并通过更严格的科学检验来证明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有害。
皇家协会发表的一份专家报告说,不少加拿大消费者反映,他们食用转基因食品后出现过敏症状。一些环保人士则认为,转基因食品的推广将使某些野生动植物灭绝。
转基因食品业在加拿大发展很快,目前许多农产品都是转基因食品。报告指出,在今后5至10年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加拿大转基因食品业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并将从农产品领域发展到畜牧业领域,因此有必要及早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在转基因食品的检验方面,报告认为,目前加拿大对转基因食品的检验不够严格。报告呼吁政府尽快制订国家计划,就转基因食品对人、动植物及环境的影响进行长期跟踪研究。
报告建议设立一个血浆银行,让那些食用转基因食品过敏者自愿提供血样,以供研究。同时,建立一个转基因食品过敏者注册中心,以利有关单位进行研究。
报告还建议,所有的转基因动物,包括家畜、鱼类和宠物等,都必须进行注册,以便研究转基因动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食品安全说不清
自转基因食品问世5年来,全球约有2亿多人食用过数千种转基因食品,尚未报道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但国外曾发现有少数几种可导致实验动物过敏,因而停止其商品化生产。转基因食品的研制目前只有动物实验,而无人体试验或长期观察。
生物富集说不清
食物链中有益物质的富集或有害物质的集聚对上一级生物的健康极为关键。目前,转基因作物大多用于饲料,这类转基因生物加入其原来没有的抗病虫害基因或抗杂草基因,其本体会有哪些富集变化,被家畜富集后又会怎样,人食用后会产生什么影响等问题,尚缺少全面系统的科研结论。
药食关系说不清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建立动物药库和植物药库,如吃一个西红柿就能预防乙肝。但这种转基因药物对人体有无风险仍需进行长期研究监测才能说得清。
生态影响说不清
转基因生物具有自然生物所不具备的优势,若被释放到环境中,可造成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基因污染说不清
转基因生物造成的基因漂移可能会破坏野生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例如转基因作物花粉随风飘散,由此造成的基因污染将防不胜防。
全球监管说不清
现今许多转基因生物产品较多的国家,采取“外松内紧”政策,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转基因产品却不告之。这种现象对保护全球生物安全十分不利。作为生物大国的美国,甚至拒绝签署《生物安全议定书》。
机遇泡沫说不清
随着公众对转基因生物的深入了解和各国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大,转基因产品的商业利润有所下降,科研经费也明显减少。但也有许多专家指出,转基因技术是解决全球食物短缺的重要手段,是一次可以避免风险的农业技术革命。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还有待长期观察和研究,对消费者来说,“知情选择”是最为重要的。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通过这种技术人类可以获得更符合要求的食品品质.
■转基因食品分为四类:
第一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这类食品比较多。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小麦品种含高蛋白质较低,将高效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烘烤性能。
第二类,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如在猪的基因组中转入人的生长素基因,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了一倍,猪肉质量大大提高,现在这样的猪肉已在澳大利亚被批准登上餐桌。
第三类,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四类,转基因特殊食品。如科学家利用生物遗传工程,将普通的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
最早提出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人是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1998年,他在研究中发现,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随即,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查,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
更多的科学家用实验表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首先,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都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也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转基因食品无非是注入了抗病虫的基因以达到甚至超过喷洒农药的效果。还有,一种食品会不会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转化的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作用明确的,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也就不会有害。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答: 直到目前为止,转基因食品在推出市场前都没有经过长远的安全评估,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
·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
·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全球 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有严格的控制机制。早在1993年,国家科委就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指导全国性的基因工程开发和研究;2002年4月国家卫生部颁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申报与审批以及标识,未经卫生部审查批准的转基因食品不得生产或者进口,也不得用作食品或食品原料;转基因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卫生法》及其有关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不得对人体造成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在我国,凡是转基因食品,强制要求在显著位置标示。
科学看待转基因食品
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基因重组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人类今天种植的普通谷物正是几千年来自然选择和人为选择的结果。我们在吃这些食物时,就吃进了从这种食物的野生亲缘种来的抗病基因和各种其他基因,这是一般人没有意识到的。传统的杂交育种会引入成千上万个新基因,其中许多基因是人类尚不了解的,不知道会引起什么后果。而转基因技术只是在已经普遍种植的作物品种中,加入一两个已知性状的新基因,因此它培育新品种的效率更高,而风险并不一定比传统育种更大。据报道,包括婴儿食品在内,转基因食品目前在美国市场上已接近4000种,有两亿人食用,近十几年来很少有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到目前为止,全球实现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几千万公顷,也没出现确定的环境安全问题。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新的尖端生物技术,在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生产含有更多营养成分的健康食品方面有巨大潜力。公众存在担忧情绪,主要是怕它被错误地利用。一些学者认为,与任何食品一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需要慎重对待和严格管理,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长远影响也需要更多的跟踪研究。面对转基因食品,我们需要的是严格的食品安全把关制度,及时制止未经允许就擅自加入转基因食品成分的行为。此外,我们也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转基因产品,不能片面地给予排斥。(据新华社)
安全性是转基因食品生产的最大障碍,是专家们争论最多的话题,是消费者最不放心的环节。转基因食品真的不安全吗?在《条例》出台前后,北京大学、中科院等专家对转基因食品,他们总体的观点基本一致,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可怕。对这个问题可以争论,但不能因噎废食,在发展转基因食品生产的问题上不能裹足不前。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许崇任教授认为,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担忧主要有三类:一是转基因食品里新出现的成分对消费者有没有构成威胁,新物质有没有危险;二是转基因技术对人以外的生物有无危害,如抗虫棉作物对人无危害,但棉铃虫减少以后,以之为食的其它生物会受到影响,从而危及生物多样性;三是一些转基因植物的竞争能力非常强,把原有的其它物种排挤掉,也会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当然,说起来,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目前人们担心最多的。与常规食品比起来,转基因食品究竟有害无害需要进行评价。许崇任教授认为,凡是经批准生产的转基因食品,都进行过安全评价,食用是安全的。当然,他也提醒,毕竟人们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历史较短,所以也可能存在不安全性,需要进行长期监测。
中科院遗传研究所副所长朱祯研究员认为,安全和不安全只是个相对的概念,任何食品都不能说绝对安全和绝对不安全,转基因技术本身是安全的。我国这次在《条例》中要求转基因食品上市时必须标识,是为了给消费者选择权。转基因食品标识只是为了告诉消费者一个事实,就如同告诉这是猪肉而不是牛肉一样,不喜欢猪肉的人可以选择不吃,但不是说猪肉不安全。朱祯研究员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他甚至说,没准哪天市场上都是转基因食品的时候,就只需给少量的非转基因食品标识一下了。
专家们在探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上认为,不应该人为地把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分开。而应看经过基因修饰后,形成的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同常规食品比有何不同,如果没有则是安全的。具体地讲,实质等同评价原则包括营养学评价(转基因以后营养成分有无变化)、毒理学评价(食用后是否导致畸形)、过敏性评价(转基因食品中有无过敏源,一个地区人群长期食用是否安全;基因改变后可能出现新的植物蛋白,可能导致过敏);其次看转基因食品有没有造成物种基因物质的改变;第三个原则是看新的基因与原有的基因发生改变后对它本身的新陈代谢有无影响;第四是看食用后,对人胃肠道的微生物群有什么影响。
猜你喜欢
栏目分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