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阿里商战,奶茶店员和骑手崩溃了
美团阿里外卖商战,奶茶店员和外卖骑手干“冒烟”了。
“入职以来最累的一天。”小票如雪片般堆在地上,超负荷运转的机器轰鸣不止,打包台上纸袋成山,凌晨三点还在做奶茶……史无前例的爆单让店员们忙到“崩溃”。
“5号夜里很多顾客看到优惠下了预订单,早上我们骑手去取餐的时候,看到的预订单就已经800多单了。”重庆骑手廖泽萌从后台看到,很多奶茶订单只要0.01元。
风暴始于巨头们真金白银的厮杀。上个周末,突如其来的补贴大战,成功点燃了消费者"奶茶自由、咖啡自由"的热情。各种“薅羊毛”战利品塞满冰箱的晒图刷屏社交平台,平台交出破纪录的成绩单。在这背后,门店与骑手经历了一场极限压力测试。累,是他们最深刻的周末记忆。
爆单了!奶茶店员找亲属帮忙
在上海挪瓦咖啡由由世纪广场店,咖啡机超负荷运转,打包台堆满待取的外卖单,店员们脚步带风。门店负责人王睿(化名)见证了周末单日外卖订单的翻倍增长,最繁忙的周末整体订单量环比激增30%,同比去年6月更是翻倍。
为了应对汹涌的订单洪流,上周末,门店早班员工从平常的2人紧急增加到4人,全员进入加班加点状态。
物料供应虽然经受住了考验,但有限的门店空间(含前后仓)在高峰期仍显捉襟见肘。王睿告诉记者,门店甚至曾因压力过大短暂休息过半小时,调整好后迅速恢复。
山东一家蜜雪冰城店员也在周末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爆单”。这家店日常周末营业额约1.3万元,在7月5日冲至1.7万元,创下营业额新纪录,售出约2700杯饮料。
“美团团购比店里便宜,抖音有1分钱的活动,京东5元2杯还包配送。”店员告诉记者,在平台的补贴下,奶茶几乎到了“不要钱”的地步。她举例,在上个周末3.7元可以买到一杯茉莉奶绿和一杯芝士奶盖四季春,这两款饮料正常售价分别为7元和9元。
和店员一起忙碌的,是店内的出票机,整个周末这家店内的出票机就没有停止过出单,源源不断的小票堆到了地上。
为了消化订单洪流,门店运营极限拉伸。益禾堂外卖业务负责人谌鸣透露,门店这两个月延长了营业时间——从原来的早九点半到晚十一点,变成早八点半开门,甚至凌晨三点才结束。人员排班、食材储备、员工激励措施都需迅速调整。“这一两周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加人,去准备食材、调整人员排班,尽量消化掉订单增长。”
谌鸣还说,许多奶茶店不得不大量招募兼职,甚至动员亲属临时帮忙。
“美团一开直接爆几百单。”有从上午加班到凌晨的店员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工作照,三个店员一人打包一人备料一人做餐应接不暇,只能紧急关闭外卖通道;待处理完重启饿了么,瞬间又涌进爆单。如此循环往复,根本做不完,而且第二天还有大量的预订单。
爆单的冲击波同样传导至配送末端。
美团上海徐家汇站点的骑士长刘辉发现,原本周末订单量低于工作日的规律被彻底打破。日常情况下周末整个站点的订单在3200单左右,7月6日站点飙升至4370单,刷新了纪录。其中,站点的“单王”在7月6日一共跑了134单,相较于日常多跑了30单,晚上11点多才下班。
“周末突然单量激增,没有任何通知,”刘辉惊讶地发现,午后订单未减反增,直至晚上10点后仍持续涌入。他配送的40多个订单中,超过四分之一实付价仅1元多。日常情况下,他所在的站点一天接到的蜜雪冰城订单约为200到300单,这个周末订单量在600单以上。
据他观察,周末的奶茶店异常忙碌,“出的小票都堆到了地上,奶茶店有两个小票,一个是骑手配送的小票,另一个是贴到餐饮单上的小票。周末店员基本不看骑手的小票,全部按照茶饮单上的小票做好后,再逐一翻单。”
重庆饿了么骑手廖泽萌见证了外卖系统对现实“妥协”。她身边有骑手接到一个距离仅几百米的订单,系统配送时间从平日的20分钟放宽至两个半小时。即便如此,大量骑手仍因商家出餐严重滞后而面临超时风险。平台当天临时调整了规则:5日下午四点起超时十分钟不扣款,晚九点后所有加班骑手超时订单均豁免处罚。
“我跑到一家店,他说一次性来了58个订单,到另外一家店,又是前面堆了很多杯。”结束了忙碌的工作后,廖泽萌给自己也点了一杯奶茶,薅了平台的“羊毛”。
薄利狂欢下的极限考验
为何爆单集中在茶饮、咖啡品类?
“新茶饮、奶茶、咖啡作为典型高频消费品,具备天然的流量聚合能力,而且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高。”一位零售行业人士对记者分析,美团、阿里等平台选择此类品类作为补贴核心,看中的是其“高频消费+社交传播”的双重属性,这背后其实也是各家平台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一场生态卡位战。
这场突如其来的“甜蜜风暴”,始于今年京东加入外卖战局,从3、4月份开始,商家们已经开始感受到订单的上涨。很快,美团、淘宝闪购迅速升级补贴力度,茶饮品类因标准化程度高、供应链成熟,成为快速响应即时零售竞争的最佳载体。
面对汹涌订单与平台激战带来的流量红利,一线从业者心态复杂而务实。
王睿承认,激烈的补贴下,单杯咖啡的毛利率确实有“微微下降”。此前部分售价低至4元的咖啡,扣除平台费用后,门店利润空间稍被压缩。
但他更看重“多销”带来的总量提升——单杯利润虽降,巨大销量却显著推高了整体营收与总利润。他将平台竞争视为巨大流量入口与消费者触达机会,“薄利,只要不是太夸张,我们也能接受。”
益禾堂也表示,随着淘宝闪购上线,近两个月益禾堂奶茶店的订单整体增长了3至4倍,周末会有爆发式的增长,而上个周末又上了个新台阶,订单比前几个周末增长了近50%。近几个月,益禾堂奶茶店的收入和利润基本都较去年翻番。
但对一线店员而言,爆单几乎可以说是一场体力极限挑战。蜜雪冰城店员的反馈直白得多:“爆单对店员来说必然不是好事,我们没提成。”此外,爆单还引发缺货、退换协商耗时、第三方平台无法及时下架等混乱。
同样疲惫的还有骑手,高温与爆单叠加,人手短缺成为普遍难题。
“现在每天跑单数量排名靠前的骑手订单量是以前的1.5倍。”廖泽萌观察到,新骑手面对海量订单时常手足无措,需要老员工帮扶。补贴大战之下,她所在片区骑手平均收入已从补贴前的六七千元升至一万多元。平台在部分时段将配送费从5.8元/单提至8元/单,依然难以缓解“骑手荒”。
刘辉以该站点“单王”的情况计算,配送费加上阶梯奖、夏日活动、天气补贴等,该骑手7月6日一天的收入增加了500到600元。高收入也激励了骑手的工作热情,“昨天很多骑手在平台疲劳监测跑到快强制下线了才回去。”
可以说,这场补贴战既释放出消费的巨大潜力,也暴露出供应链响应、人力配置、系统算法等环节的深层问题。而平台点燃的战火,终将考验行业自身的韧性,如何做好原料供应调整、动态人力配置,构建更弹性的服务体系、更合理的激励和分配机制,都考验着行业链条的快速应对能力。
“我们预测到八月底之前,几个平台的补贴资源应该不会断。”谌鸣对记者说。这个夏天,随着外卖补贴,奶茶行业的声量变大了,看到生意机会、咨询加盟的客户变多了。但长期来看,补贴不会一直存在,品牌也要清醒筹划“后补贴时代”的营销预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