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安:外卖服务升级,价值竞争才是正道
来源:环球时报
随着大量资本涌入,近期外卖平台间的价格大战、补贴大战愈演愈烈,内卷式竞争陷入白热化。有的以大幅降价、首单免费等方式大力促销,有的则以高额补贴让消费者“零元购”。这些促销手法看上去花样繁多,事实上并不新鲜,内核与此前网约车平台在竞争初期的做法一致,都是通过大量补贴,一方面降低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另一方面招揽司机或外卖骑手,从而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补贴后的低廉价格,让不少消费者甚至囤了满满一冰箱的奶茶,感叹“根本喝不完”。
那么这场热火朝天的外卖大战究竟利好了谁?是销量暴涨的奶茶商家?与消费者“喝不完”的奶茶相呼应的,是奶茶店“做不完”的订单。某奶茶店的4名员工,一天做了近3000杯饮品。然而,平台的促销补贴,一部分也转嫁到了商家头上,单店单日营业额上万元,扣除补贴、材料、人工与水电等成本后,平均一杯还赚不到1元,有时一单还要赔2元至3元。
那是消费者?虽然消费者看上去占了便宜,但是配送时长显著增加、冲动消费破坏饮食结构,叠加一些商家换用低成本原材料,可能带来服务体验差、食品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看起来,只有接单量增加带动收入提高的外卖骑手们最接近正确答案,但他们的收益建立在超长时间、极高强度工作的基础之上,能否持续很难说。
应该说,适当的、规范的、合理的市场竞争对行业发展是有利的,但这种白热化的内卷式竞争,不仅对消费者、商家、骑手都带来不良影响,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这场无人百分百获益的外卖大战,是几个月来平台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的集中爆发。早在各平台露出恶性竞争的苗头时,就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针对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多家平台企业,要求它们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有序发展。但显然,在资本与流量的冲击下,部分平台已经热血上头,并没能对警告予以充分重视。
为推动平台经济良好发展、重回秩序,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综合治理。一是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严格落实到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自今年10月15日起施行,该法明确禁止平台强制商家低价销售、滥用数据权益及恶意交易,要求外卖平台需建立公平竞争规则并及时处置商家违规行为。只有持续加强监管与引导,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价格违法行为,才能保障经营主体、消费者和物流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平台自律。要树立依靠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来参与市场竞争的正确竞争观,用更高效的配送规划算法、更安全透明的食品监管体系、更优质的商品打开服务升级的通道。
三是要重点关注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与价值引导。面对大量涌入的订单与提高的配送费,一些骑手不顾自身安危,盲目延长工作时间或跨平台接单,为了抢时间危险行驶,反而给配送工作增加了难度与风险。平台需要强化工作时长监督机制,进一步优化配送路线,并通过监测偏离行为杜绝骑手跨平台接单,让骑手们冷静地挣这份“热钱”。
热潮退去后,烧钱补贴出来的“免费午餐”,代价终究是要各方共担的。同质化低效能的价格内卷,卷不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行业发展。唯有回归价值竞争,以技术创新提质、以服务升级增效,才能让行业在理性生长中找到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之道。(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