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探营:终于登上这样的大舞台
“设施服务齐备,可以闭眼冲!”
昨天杨浦区V聚场内,知名游戏解说、B站UP主籽岷在为第二天的直播进行最后调试。吸音软包墙面阻隔外部噪音和回声,高品质的灯光系统确保了每一帧画面都能达到影视级标准,强大的设备支持解决了技术层面的后顾之忧。
当设备调试、环境噪音、网络波动等“消耗”被技术手段压缩,创作者的精力“带宽”被释放,得以更专注于内容本身的价值创造。“这些,是V聚场对优质内容创作者核心痛点的精准洞察。”籽岷说。
当下,V聚场即将启用,优质内容创作者入驻已近“满额”。首批入驻的大V有G僧东、不刷题的吴姥姥、苏星河牛通、滤镜粉碎机、我是超人Cr、使徒子团队等,也有一些机构如漫卡互娱、无锋科技等。现场,不少企业已将品牌元素融入办公空间,设置有醒目的品牌宣传物料。
杨浦区相关负责人介绍,V聚场蓬勃活力的根源,在于杨浦区独特的“创新三角”生态:复旦、同济等顶尖高校持续输送青年创意人才,B站等头部平台提供强大的平台赋能,像籽岷这样的优质创作者则成为黏合整个生态的“活力因子”。
“我们网络内容创作者,终于有一天可以登上这样的大舞台。”籽岷满怀期待。
“超级连接器”
“除了舒适、开阔的物理空间,V聚场更构建了一个强大的‘资源引力场’。”对籽岷而言,这是一个激发无限可能的“创意宇宙”。
V聚场坐落于杨浦区创智天地6号楼。整栋建筑采用三层立体布局。一楼有“樱有尽有”综合服务大厅,由网信办对接支持,名称活泼契合V聚场的年轻调性。这里是解答政策疑问的窗口,同时也展示杨浦区丰富资源——V聚场内部资源,高校合作网络,B站、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支持,游戏公司,IP方及投资机构信息等,工作人员常驻提供便捷服务。
“我的内容主阵地是B站,粉丝群体高度重合于高校学生。此前,我们在复旦、同济乃至多所高校都举办过活动。入驻这里,正是看中其连接高校生态的潜力。”
综合服务区设有咖啡吧。现场已有不少优质内容创作者,倚着落地窗喝咖啡。窗外不远处就是江湾体育场。未来,V聚场还计划与江湾体育场、大学路街区等周边优质资源开展深度联动。
柔性赋能造梦空间
记者现场体验了便捷胶囊睡眠舱。躺进舱内,降噪技术屏蔽外部干扰,内部灯光氛围柔和,还有符合人体工学的记忆棉床垫,让创作者得以在高效的小憩中恢复精力。
互联网优质内容的创作本质并非生产标准件,而是持续迭代与创新探索,亟需灵活敏捷的创新机制和包容试错的成长土壤。
“所以我们打造了贯穿各层的柔性化、生活化氛围,希望精准切中优质内容生产者的关切,成为他们的‘造梦空间’。”杨浦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V聚场以层次分明、功能聚焦的空间设计,系统赋能内容创作生态。不同楼层还有特别命名。一楼“希望之花”作为能量补给站,为创作者提供基础保障,缓解疲劳。二楼“灵感雨林”则化身为创意碰撞与孵化的核心引擎,这里不仅配备瑜伽健身空间等设施,更通过开放式布局、互动秋千、盎然绿植等元素,营造出自由交流、激发灵感的柔性场域。三楼“缤纷果园”进一步构建产业融合的共生平台,特色猫吧等设施提升了生活感和趣味性。
UP主随风说道出了创作者群体的心声:“我喜欢的就是这种自由开放的工位环境。灵感不会凭空产生,而是在与人的日常交流中迸发。不同领域UP主之间交流碰撞,不仅能激发新点子,还能即时获得宝贵的目标受众反馈。”
为确保优质创意高效落地,“灵感雨林”同步整合了“成长加速器”功能,提供B站、抖音、小红书资源精准对接、专业培训与流量扶持等系统性支撑。
V聚场是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意生态闭环:从个体创作孵化、技术平台支撑、资源高效对接、多元商业变现到深度粉丝互动。这一闭环将为创作者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肥沃土壤,撬动整个生态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