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店团购,京东外卖下一个增长点
当美团与淘宝闪购在外卖上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京东外卖默默发力到店业务。7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京东外卖正在鼓励服务商拓展到店团购,主要针对正餐品类的商家,例如火锅烧烤、地方菜系等,丰富团购类目。
相比费时费力的外卖业务,到店团购既能为平台赚广告费,又能为堂食商家引流,无疑能帮助京东外卖增加新的收入来源。然而,无论是到店还是到家,京东都无法避免与美团、抖音狭路相逢。
加码正餐团购
除了到家外卖,京东的目光还转向了到店业务。据了解,针对今年7月入驻的品质正餐门店,京东外卖正以100元/店激励服务商拓店,包括外卖业务和到店餐饮业务。资料显示,入驻的正餐门店需要是7月31日前首次开业的门店,不含小吃快餐、咖啡茶饮、甜品烘焙等非正餐品类,且有效营业天数超过14天。
同时,在价格上,京东外卖要求到店餐饮业务的商品原价不高于美团、饿了么任一原价,商品数量也不少于美团、饿了么任一数量。"意味着京东外卖加大了对正餐餐厅拓展外卖、到店团购业务的步伐。"一位接近京东的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目前来看,京东餐饮团购的品类比较有限,京东团购入口的美食快餐频道内,上架的到店团购主要为快餐品牌,包括汉堡王、达美乐、永和大王等,部分团购券正在以低至4.4折的优惠做促销。
"京东外卖到店团购的商家佣金为5%,商家需要先入驻京东外卖后才能申请到店团购。"据一位餐饮地推服务商介绍,像火锅烧烤、地方菜系等品牌是京东到店团购拓展的目标品类,若是个人直推商家,地推人员个人能获得160元/店的奖励。
纵观餐饮市场,美团是到店团购的头号玩家。消费者进入美团App的美食频道后,能浏览所在地附近各类餐饮品牌的团购优惠,下单后可到店核销。而商家通过购买流量、提高评分等方式增加搜索曝光,就能提高线上流量进店的转化率和复购率。2024年,美团到店业务增长可观,订单量同比增长超65%,年交易用户数和年活跃商户数均创新高。
争抢到店流量
对于有实体门店的餐饮品牌,到店团购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转化工具。
一位入驻美团的火锅品牌商家李铭(化名)表示,美团的到店团购佣金为6%,在品牌入驻初期,为了提高搜索曝光并降低成本,他通过赠送饮品、小食等方式鼓励到店的消费者进行评分,线上门店团购入口很快排在了前列,进店客流顺势上涨,特别是游客客群增幅明显。
然而,随着入驻餐饮品牌增多,流量竞争更加激烈,李铭被抖音2.5%的佣金率吸引,也入驻了抖音的本地生活。和美团的货架搜索逻辑不同,抖音商家要以短视频和直播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团购券,必要时需要投流推广。"这时候就需要对比多个平台的投入成本以及进店转化率,来决定把重心放在哪儿。"李铭说道。
相较于打造复杂的订单系统、解决大量售后问题、利润微薄的外卖业务,到店团购能省去平台不少心力,又能获得流量和广告费。"到店团购可以很好地解决到家外卖运力不足导致体验不好的问题,而且到店团购也有很好的利润,为了吸引消费者到店,商家会投放广告。"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指出。
很显然,到店团购无疑能为京东外卖再添一条收入曲线。不过这块市场早已盘踞美团、抖音等多家巨头,除了餐饮,美团、抖音的到店团购还覆盖休闲娱乐、景点旅游、酒店民宿、丽人美发等领域。2024年,抖音核销订单同比增长率提升221.17%,核销金额同比增长率上涨169.52%。时间更往前,在2023年,抖音已将"团购"频道替代了"同城"频道,将其与商城、推荐等并列在首页一级流量入口。
美团迅速反击。2023年上线直播体系,2024年则进行上市以来的最大调整,即整合到家和到店两大业务,由现任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的王莆中接手。彼时,美团CEO王兴认为,调整是为聚合力量、提升效能。然而,当美团尽可能防御抖音的进攻之时,2025年又迎来京东外卖的强势入侵。
电商巨头不想放过服务消费这块"肥肉"。艾瑞数据显示,2021—202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线上渗透率从12.7%增至30.8%,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35.3万亿元。除了市场规模极为庞大,本地生活服务满足的是用户日常生活中的高频刚需,例如餐饮外卖品类,天然具备成为流量池的属性,能撬动低频高客单的品类。上线4个月,京东外卖日订单量已突破2500万单,同时带动京东的电商消费。
在夹击中突围
无论是做外卖还是酒旅,京东都得应对巨头的猛烈进攻。近两周的周末,美团与淘宝闪购以"0元购"等活动大打价格战,淘宝闪购一举突破8000万单,而美团更以超过1.5亿单的成绩打破行业历史纪录。酒旅方面,阿里将飞猪纳入国内电商聚拢资源,而抖音则在暑期联合华住集团、凯悦集团等酒店推出6折订房优惠。
对于竞争对手掀起的外卖大战,上述接近京东的知情人士表示,京东完全没有参与。"京东外卖的补贴策略转为更精细化的模式。"该人士称,和其他外卖平台重点补贴茶饮不同,京东会强化对正餐、小龙虾等更具"品质"感的餐食品类的补贴,同时通过爆品策略强化用户心智,精准补贴有效需求。
与此同时,京东继续在商家和运力侧强化投入。一方面是投入超百亿元扶持品质餐饮商家;另一方面,在骑手投入上追加20亿元覆盖全职骑手五险一金等福利,强化骑手黏性。
此前,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曾公开提及,京东做外卖、酒旅,核心逻辑主要围绕供应链来做。这也意味着京东力图作出差异化模式,在竞争C端市场的同时有意拓展B端市场。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部分与京东外卖合作的商家以B端采购的方式在京东App上购买产品原料,或是与京东物流合作冷链运输食材进行到店供应,由此节省开店成本和库存费用。
据了解,当前京东外卖覆盖的重点企业数量超15000家,涉及能源、金融、交通工建、制造、运营商、消费品及互联网等多个行业领域。6月以来,京东政企用餐解决方案的周平均合作量较5月环比提升10倍。
"今年6月底开始,京东外卖加速渗透重庆、昆明、郑州、东莞等城市。"上述服务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除了京东,饿了么也在拓店,到7月底之前,杭州、东莞、广州、佛山等城市的地推人员都能享受新店入驻的激励。"
这场巨头挑起的本地生活暑期战役变得越发胶着,一位资深零售人士对此坦言称,尽管各路选手以差异化优势挤入本地生活同一个细分赛道,侧重发力不同的商户,如头部品牌或中小商家,但各大平台争抢的用户却高度重合,本质是存量竞争,"毕竟多数用户最终只会在一家平台下单外卖"。
要想在竞争中突围,庄帅认为,京东外卖还需继续增加更多的商家和商品,提高供给能力。同时,提高运力履约能力强化用户体验。此外,完善平台的技术系统,保证商家在线经营的稳定性和骑手接单履约的准确性。
北京商报记者何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