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看得目瞪口呆
真是疯了。可以说,全世界都看得目瞪口呆。
今天早上,看到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女士在社交平台上的呐喊:
疯狂的外卖大战,愈演愈烈!
补贴,究竟是平台的让利?
还是对商家的血腥掠夺?
又有谁了解实体商家,正在被裹挟,慢性死亡?
补贴大战背后,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心酸?
读来触目惊心。
大背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当下“中国互联网史上规模最大的补贴战”。
确实够疯狂,这肯定是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最惨烈的一场商战。
数据是枯燥的,但数据很说明问题。
今年4月,京东宣布投入100亿现金补贴,开启外卖大战。20天后,饿了么跟进,也投入100亿现金。3个月后,阿里跟进,再加500亿。随后,京东继续,又是100亿。
至此,两大电商平台,共计宣布投入补贴超800亿元。
而据统计,上半年,全国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也才4920亿元。这意味着,仅在外卖这一个赛道上,这两家平台公司,就投入了全国各行业出海总投入的20%左右。
外卖是美团的主战场。面对市场的新情况,美团随后也应战,投入肯定也不会小,7月5日、7月12日,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分别突破1.2亿、1.5亿,两次突破历史峰值。
很繁荣?
错了!
恰恰相反,只有疯狂。
外卖大战,刺激的是大量非理性消费。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回应“外卖大战”时就说:整个即时零售的市场总量,从年初的日均1亿单翻至7月12日的2.5亿单,其中绝大部分是泡沫。
大量都是低价单,很多是应激消费,堂食也几乎废了。
用刘京京女士的话说,商家不参加补贴活动,就没有流量,顾客看不到你,当然就不可能有订单;而被迫参加了,来的又是赔本赚吆喝的羊毛单,员工快累趴了,餐厅也快赔干了。
更关键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超低单背后,是商家和平台承担,商家能承担到什么时候?还剩多少人会去堂食吃饭?
什么是卷?
这应该就是卷!
当然从消费者角度看,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还是挺不错的。但过去几年,我们看过多少次补贴大战,每次轰轰烈烈,但大战过后,消费者又真正得到多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几乎每一轮烧钱之后,都是新的涨价。
最后,怎么看?
我还是粗浅三点吧。
第一,太疯狂了。
市场竞争是好事,激烈竞争中才能有进步;但无序的市场竞争,最后必定是一地鸡毛。
几方大战,相互冲单,数据很好看,但结果呢?
“只涨奶茶订单,不涨正餐订单”!
那这根本就不是正常增长,给平台、商家、骑手都带来压力,长期看,也有损消费者利益。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超低价或许一时让消费者得利、商家涨单、骑手增收。但必须正视,“爆单”效应造成的是非理性消费、客单利润摊薄,骑手疲于奔命、影响商品与配送服务质量。
这不是竞争,这就是内卷,也让全世界看笑话。
最终,全行业的利润减少,参战的平台,也会被反噬。
第二,请提高技术含量。
京东、阿里、美团,都是让人尊敬的互联网巨头。
现在,陷入这场前所未有的混战,当然,也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谋划。
毕竟,虽然疯狂,几百亿几百亿的真金白银,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以美团为例,我看到,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就说,美团不愿参与内卷、也反对内卷,但为了自保不得不反击。“别人用非理性的方式冲击你,你被迫反击。如果在主营业务上我们不参与的话,连转 AI 的机会也没有了。”
他也呼吁,行业应该回归理性,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一起讨论和反思,这种冲单到底对社会有没有正面影响,对整个产业持续发展有没有意义。
本质上说,这场外卖大战,争夺的是市场份额,是流量入口,觊觎的是更大的利润空间。
但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还是这样低级的套路,让人大跌眼镜。
毕竟,向下“卷”价格,没有赢家。向上“卷”创新,才有未来。
用央媒的话说,互联网企业有创新基因,最应打开眼界,追求更高远目标。
第三,荒唐一幕该停止了。
如果一定要从积极角度看,那这种激烈竞争,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活力,中国市场的广阔。
从某种程度上说,只要你足够努力,总有一席之地,甚至打下一片江山。
但这样极度的卷,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这样的疯狂一幕,还是快点结束吧。
我看到,有朋友就开玩笑说:
三大平台年初都说要ALL IN AI。
现在都成了ALL IN 外卖。
为什么呢?
因为外卖(WAIMAI)里,就包含了两个AI。
当然,也有朋友痛心疾首:
你看看,外国企业在AII IN AI,
我们倒好,都在ALL IN WAIM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