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印度、巴基斯坦的战争历史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7次
问题描述:印度、巴基斯坦的历史
信仰的不同,一个主要信仰印度教,一个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在二战结束后,亚洲各过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要求独立的呼声很高.英国为了瓦解印度的实力,实现永久控制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决定对印度实行分而治之的方法.不过当时划定两国疆界的是一个从没有到过印度的英国人,一位对印度一无所知的英国勋爵西里尔·拉德克里夫被蒙巴顿连蒙带骗地请到印度。他被要求在36天之内为印巴两国划定边界。在新德里44摄氏度的高温下,能提供给他的全部资料就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文件和一份早已过时的1943年的人口统计表。在划界时有一大块地方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杂居地,叫做克什米尔,于是就悬而未决,这为印巴战争埋下了祸根.
印度和巴基斯坦为这块土地先后进行了三次战争.
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时,蒙巴顿方案规定让克什米尔人自由选择归并印、巴一方或宣布独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时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该地区归属印度,从而,激起巴基斯坦方面严重不满。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第一次战争。印度参战部队有2个师及若干土邦部队约4000余人,从东、南和西南三个方向巴军发起进攻。巴基斯坦参战的多为部落武装约5万人,从西、西南和北三面进军克什米尔。印、巴军队经过1年多的争夺战,双方伤亡惨重,胜负难分,后在联合国干预下于1949年1月停火。印度方面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余为巴方控制。这次战争没有解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第二次印巴战争
第二次印巴战争又称作“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印巴双方没有正式宣战就匆匆进入了战争状态。1965年8月初,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度军队在印巴停火线附近发生激烈交火。随后巴基斯坦正规部队在8月14日也卷入冲突。
印巴两国军队在克什米尔停火线附近山地展开交战,印度军队在猛烈炮火支援下攻占了巴方控制线一侧的多处山岭。
进入九月份,巴基斯坦在停火线南部地区展开反击,并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巴基斯坦地面部队在坦克配合下,给印军以重创。双方在战斗中动用了空军支援地面战斗并展开激烈空战。随后,印巴战争陷入僵局。
9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一致要求印巴双方停火。印度方面于21日,巴基斯坦方面于22日先后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决议。9月23日,印巴两国军队正式停火。
1966年1月,印巴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巴基斯坦承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不使用武力而是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互不干涉内政的义务”。
第三次印巴战争
1947年至194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因为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发生第一次印巴战争;1965年,两国又在归属未定的大卡奇沼泽地区发生武装冲突,导致第二次印巴战争。1971年3月,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政府派兵镇压,大批东巴难民逃往印度。印度支持东巴独立,并准备入侵东巴。11月21日,印军侵入东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随即巴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于12月3日派空军袭击了印度8个机场。当天,印度出动500架次飞机轰炸了东巴、西巴10个机场,掌握了制空权。与此同时,印海军封锁东巴各港口,切断了东、西巴的联系。印军以“东攻西防”的方针,在西巴以攻势防御牵制巴军主力,在东巴分四路对达卡实施向心突击。在东巴,印军西路军相继攻占杰索尔、福里德布尔;东路军相继攻占锡尔赫特、库米拉和梅克纳河上3个渡口,逼近达卡;北路军进占杰马勒布尔,并以1个伞兵旅在达卡西北约70公里的坦盖尔伞降,尔后奔袭达卡;西北路军攻占了博拉格。12月15日,印海军在科克斯巴扎尔实施营规模两栖登陆。翌日,印军1个伞兵营进抵达卡市郊,迫使巴守军当日投降,巴守军9.3万人被俘。17日,印度宣布在西巴边境单方面停火。1972年3月15日,印度从孟加拉国撤军。
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在发展自己的先进武器,积极备战,南亚次大陆笼罩在核战争的阴霾当中.而在两国的军备竞赛中,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单纯的军事实力与科技实力,印度无疑都掌握着主动权.
栏目分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