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请教苏东坡的一首诗从收音机里听到苏东坡的一首诗,抄录如下:人生到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6次
问题描述:从里听到苏东坡的一首诗,抄录如下: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是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哪处几东西
请教网友,我有没有抄错,尤其是其中的“是” 和“似”有没有写错?另外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谢谢!
和子由渑池怀旧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原文】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八霁;可"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 ⊙●○○●●△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 ⊙●○○●●△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 ●⊙○●●○△
(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 ●●○●○ ⊙○●○△ )
【提示】
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单行入律,用唐人旧格,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雪泥鸿爪”的比喻,老僧新塔、坏壁旧题的惊叹,含意丰富,意味隽永。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②老僧:即指奉闲。
③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
④蹇驴:跛脚的驴。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
“雪泥鸿爪”这个有名的比喻就出于本诗。受老庄思想影响颇深的苏轼,妙手偶得般创造出的这一艺术形象,总令人嗟叹生命的短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者,百代之过客。”(李白语),面对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
【题解】
见《东坡七集》。嘉佑六年(1061),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送作者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但眷眷手足之情难遣,写了首《怀渑池寄于瞻兄》寄赠。此诗为作者的和诗。
【作者小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栏目分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