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1999年,“联盟力量”空袭作战,北约与南联盟在战术上的得失是?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4次
问题描述:看《现代》关于1980年代的草原烈火空袭作战等,对美军战胜和利比亚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评价使我想设置这个问题。
从战术应用上看,北约利用空中预警、电子干扰、海射和空射巡航导弹及空投精确制导武器等高技术手段,战事一开,根本不给对手以任何有效抵抗的机会。首先通过电子压制,致使对方主要还南力量——空战飞机和依赖雷达的防空导弹于无用之地,继而巡航导弹和作战飞机长驱直入,形成一边倒的对阵格局。南联盟的防空系统实际上不算太弱,其有飞机200~240架之多,其中米格-29先进战机15架左右,米格-2160-90架,但在战事第一天,米格-29起飞试图空中拦截时,受到北约预警指挥系统的准确监视,在电子干扰下一筹莫展,并有3架被击落,此后再没有轻易出击。
据北约报道,南军米格-29战机包括被毁于机场地面者,已折损过半。从反空袭的战绩上看,南联盟依赖雷达的防空导弹也基本上没有发挥大的抵抗作用。虽然南方的“萨姆”系列地空导弹可能超过千枚,同型导弹曾在伊拉克接二连三地击落过(共4架)英国旋风战机。这次战绩却不那么明显。南声称击落北约飞机60余架,但得到证实的不过4~5架,其中主力战机只有 F-117和F-16各一架。可以推测,志联盟现用于防空的主要火力是地面常规高射武器。因为北约弹药多数是远距离或高空投放的制导弹,高射武器的火力自然对作战飞机望尘莫及,只能击落那些飞战场进行侦察和损毁评估的无人驾驶机。
正象北约自己承认的那样,对于这场战争,北约将取胜的希望寄于其海空优势,试图搬用几次海湾战争中成功使用过的模式。即,先以气势不战而屈敌,如果不能奏效则以强大的空中打击能力,战而屈敌,直到战而毁之,最终实现其挫败南联盟的军力及斗志,驻军科索沃,然后再另图它谋的目的。行动中力图避免地面参战,涉足泥潭,重蹈越战之覆辙,希望能在已方 “零死亡”、低战损的前提下结束战争。
栏目分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