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部百科>百科问答详情
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R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4次 分类: 社会民生-军事
问题描述:R
这样的问题回答太简略了根本说不明白,索性把这篇比较权威的资料转过来,看过以后将会恍然悟大。 R-77空对空导弹的研究工作始于1982年,当时这种导弹被列入苏联军队的最高机密,因为它是苏联军队中第一种真正的多功能“发射后不管”空对空导弹。当时的设计目标是使这种导弹能够对付所有类型的空中目标,从直升机到战斗机,从高速侦察机到大型运输机。R-77的总设计师格纳德里?索科洛夫斯基曾经说,R-77可以与美国的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及AIM-54“不死鸟”远程空对空导弹匹敌,可以攻击巡航导弹等小型目标,甚至连精确制导炸弹也逃脱不了R-77的打击。 导弹在飞行初始段利用惯性制导方式导航,在此过程中载机利用专用的数据链定期向R-77发出更新的目标信息。当导弹飞行至全程的1/3时,载机便可脱离战场,导弹利用主动惯导方式飞向目标。当导弹接近目标时,弹上的单脉冲主动雷达开机,此时导弹才开始紧跟目标,直至将其击落。在近距空战时,R-77在一开始便使用主动雷达制导方式,这样载机便可立即脱离。R-77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制导方式,即“追踪干扰机”方式。当敌机在发现有导弹来袭时,通常会打开机上的电子干扰机,目的是要干扰导弹的雷达信号,以摆脱导弹的追击。如果敌机打开干扰机,AIM-120就会寻着干扰电源的来源打过去。由于R-77具有先进的电子设备、较高的接近速度和优秀的末端机动性能,因此,被R-77锁住的飞机很少有幸存的机会。R-77导弹的战斗部中装有一具主动雷达近炸引信,当导弹飞至距目标5-10米的范围内,该引信便会起爆战斗部中重达18.2千克的高爆炸药。 如果战斗机用R-77攻击迎面来袭的目标时,导弹的射程可达100千米。如果使用弹上主动雷达制导,攻击的距离为20千米。在近距格斗中,R-77可以轻松地追上机动过载高达12g的敌机,不过,目前还没有哪一架战斗机的飞行员能够承受如此高的过载。R-77导弹的预计杀伤率(EK)为0.7,在今天的各种空空导弹中,只有美国的AIM-120和法国的“米卡”能够有这样高的命中率。   目前,俄罗斯正在研制R-77的改进型,即RVV-AE-PD(PD是俄语“改进射程”的缩写),这种导弹采用大功率发动机,导弹在高空发射时的射程可高达160千米。该型号已经进行了试射,使用的是一种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RVV-AE-PD已经不能算是一种中程空空导弹了,它将成为与AIM-54“不死鸟”同一级别的远程空对空导弹。R-77还有另一种改型,即采用红外引导头实施末段制导的型号。这种红外型可以减轻载机控制负担,在复杂激烈的空战中为载机提供更高的生存能力。 R--73导弹北约代号为AA-11射手(Archer),是前苏联上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展的第4代近程导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能离轴发射,且搭配头盔瞄准具达到“可视即可射”的导弹。1973年时的苏联空军除第4代中程空对空导弹外,也需要新型近程格斗导弹(射程12—20公里)或格斗导弹(射程小于10公里)。新型短程导弹由锦旗与闪电两家设计局竞标,锦旗设计局提出与美制AIM-9同级的K-14,闪电设计局则提出K-73的设计。 1976年,K-14与K-73基本完成慨念设计,其中K-73的外形和结构显得相当前卫,技术上也比K-14更为先进。但由于K-14与当时正在服役中的R-13有高度通用性,这使得苏联空军可以用较少的经费完成采购和换装,形成战斗力的时间也较短。一时间,苏联军方难以抉择。在苏联空军犹豫不决的这段时间里,K-14得以与K-73H步发展多年。但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考虑剑K-14已无法适应未来空战需要,且锦旗设计局此时正忙于K-24、K-27、K-33等计划而无暇为K-14的设计进行大幅修改,因此闪电设计局的K-73成为前苏联唯一种第4代近程格斗导弹。   尽管K-73是闪电设计局的研制成果,但在定型生产阶段,却归属到锦旗设计局旗下。因为,苏联政府于1976年将闪电设计局改组成闪电与生产联合体(N P OMolniya),并逐步过渡到以空间科技研究为主攻方向,其中包括设计“暴风雪”号(Buran)航天飞机。因此到1982年,闪电设计局内负责K-73的人员全部转归锦旗设计局,这使得锦旗设计局成为前苏联最大的空对空导弹研制单位。1985年R-73空空导弹定型服役。   R-73基本型系列   弹长2.9米、翼展0.51米、弹径0.17米;发射重量105公斤、弹头重7.3公斤;其最小射程300米,最人射程则为20公里,探测角度±45度,目标对制导头角速率需小于60度/秒,目标高度20-20000米,目标过载需在12g以下,目标速度不大于2500公里/小时,载机过载8g以下,对固定翼飞机一类目标的杀伤率为60%。安装的MK-80全向红外制导头探测距离10-15公里,发射前视野±45度,射后±60度,从制导头锁定目标到发射只需1秒。   R-73基本型系列包括R-73K、R-73L、R-73E、R-73LE,其差异仅在引信以及使用对象。R-73K是全系列最早的苏联空军自用量产型,采用无线电引信,在安装有激光引信的R-73L问世后就被取代而停产。R-73E与R-73LE分别是R-73K与R-73L的外销型。  R-73M1(R-73RDMl)型   其尺寸、射程、制导头视野与基本系列相同,只是技术比较先进,可能采用与R一73M2一样的探测元件。   R-73M2(R-73RDM2)型   又称为R-73M,它的问世使R-73家族在欧美同级武器如雨后春笋般问世之际,仍能够傲视群伦。R-73M2的弹长增加到3.2米,冀展缩至0.404米,发射重增至115公斤,采用初期惯性导航,无线电巾途修正加末端红外制导,住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一种超视距攻击的中程导弹。其前向动力射程30公里,保证杀伤射程13公里。制导头发射前视野±60度,发射后±80度。   R-73M2采用MK-80M红外制导头,用灵敏度更高的中长波探测元件;配备可程式化新型电脑,抗干扰能力更强,对战机的探测距离约15-20公里。MK-80M制导头解析度高,可辨识目标热辐射分布,能在命中前约1毫秒计算出目标的中间部位为命中点,增加杀伤率。    R-73M2最具震撼力的功能的是它可掉转180度攻击后方目标。使用时,载机先通过资料链引导导弹转向,待完成敌我识别,确认不会误击友机后再启动制导头,这种发射方式已在苏-35上试验成功。据说与机上的雷达告警器配合使用,还可用此方法拦截来袭导弹。其在向后射击最大射程8-12公里,最短射程1公里。 R-74ME型   按照俄罗斯/前苏联的空对空导弹命名法(研制中用K开头,定型后用R开头),该型导弹目前应称为K-74ME,它是以R-73为基础发展的新一代空空导弹,弹上的制导、动力系统均进行了大幅度改进,射程增加到40公里,据说制导头视野可达±80-90度。   ◎领先世界10年   R-73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四代近程格斗导弹发展的领航员,其基本性能远远超出当时所有的近程格斗导弹。北约国家曾在两德统一后利用德国接收东德的米格-29与F-16进行了空中格斗模拟,更加确信了R-73导弹超群的性能。一般估计当时的R-73比AIM-9领先20年左右。因此西方国家急起直追,存20世纪最后十年间发展出多种性能顶尖的格斗导弹,包括美国的AIM-9X、英国的ASRAAM、德国的IRIS-T,以色列的怪蛇-IV等,R-73也持续推出改型。虽然前述西方导弹局部性能可能比R-73改进型更好(特别是制导头与电子技术),但整体性能却未必比得上R-73,特别是与载机搭配后,R-73的缺点就不再是缺点,这点我们将在最后详述。而且由于R-73改型大都比其同级西方对手早5-10年服役,因此说“R-73领先世界10年左右”并不过份。 R-73导弹的三大特色为:   1、与头盔瞄准具(HMS)搭配的离轴发射能力。   2、超过一般格斗导弹的射程。   3、气动控制方式使R-73兼顾极短射程与远程的机动性能。   其中第一项在欧美第4代战机相继服役后,将不再是R-73的专利;但第二项却仍将是R-73导弹的强项。   所谓“离轴发射”,就是载机能以偏离机身纵轴线很大的角度发射导弹,使得载机无需将机头对准敌机就能发射,这极大的颠覆了从空中格斗出现沿用至今的“机头对准目标”的法则。加之R-73的瞄准可由飞行员的头盔瞄准具负责,飞行员只要在瞄准具许可角度内看到目标(苏-27S的可看±60度),就能加以锁定并攻击之。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前苏联科研人员能为人所不能为。“离轴发射”概念未必是前苏联首创,据说早在R-73研制之前美国就曾论证过此概念,而经过初步分析,也确实认为离轴发射导弹优于传统前向发射导弹。只是基于技术原因,这种导弹价格会很昂贵,加上美国空军一向以视距外交战为优先,因此没有对格斗导弹的离轴发射技术深究下去。然而几年后,欧美专家眼中“华而不实”的离轴发射格斗导弹却在苏联萌芽生根。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战机推力矢量技术(TVC)上,同样由欧美论证,但就在他们认为TVC技术会增加上千公斤重量,而停止住现有战机上动TVC的脑筋时,只见俄国人仅增加百来公斤的推力矢量发动机“横行”各大航空展,赚取大把外汇。  在射程方面,R-73基本型射程就有20公里,改进型甚至有30或40公里的最大射程。远射程的特色与前苏联对空对空导弹的需求有关,早期苏联将空空导弹射程区分为远程、中程、近程(12-20公里,如R-13)与格斗(射程小于10公里,如R-60)四类,而K-73一开始就是应“近程导弹”需求研制的,但由于其机动性足够高,完全可以起到格斗导弹的作用,因此它取代了R-60成为苏-27战斗机唯一的近程导弹武器。   ◎R-73M2(R-74MF与其他国家新一代格斗导弹的比较   R-73M2虽不是俄国最先进的导弹,但却在许多新世代格斗导弹的重要特性方面超越对手。满足笔者认定的“新时代格斗导弹”需求。 R-73M2虽不是俄国最先进的导弹,但却在许多新世代格斗导弹的重要特性方面超越对手。满足笔者认定的“新时代格斗导弹”需求。   R-73基本设计优异,即使不修改,机动性、射程也都不会落后太多;但电子技术绝不可能撑过几十年而不落伍,因此R-73的主要改良基础上多集中在制导头与电脑。R-73以后使用的新型制导段使用高灵敏度的双色抗震制导头、R-73以后使用的新型制导段使用高灵敏度的双色抗震制导头、新电脑等。在制导头探测角度方面,目前已量产的型号至少达±60度。目前没有迹象显示其后继改良型将如西方新型导弹般使用热成像制导头(AIM-9X、ASRAAM、IRIS-T、怪蛇-IV则是在改进型才用)及±90度视野的迹象。如就导弹本身来看,这两项都是R-73的弱点,这使得R-73因为少了60度视野而减少许多攻击机会,抗干扰能力也较弱。但事实上若仅这么看,就把R-73想简单了。   探测角度方面,虽然R-73系列不如欧美新型弹,但与新型侧卫战机搭配后,不论其探测角多少,都能做到全向防护。这归因于战机的全向视界探测/锁定能力与导弹的“越肩(向后)发射”能力。

猜你喜欢

中央政府要把收回台湾的最后期限限在什么时候,靠,我都急了伟大的中
伟大的中国人府就没有明确的时间表收回台湾,就等着发展,发展,再发展???xxxx年?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361 分类: 社会民生-军事
关于军用飞机的事故最近的军机事故真多!从中俄联合军演我们的歼轰机
最近的军机事故真多!从中俄联合军演我们的歼轰机坠毁至今。美国,俄,印度。。。这么多国家都发生了多次耸人听闻的军机事故。其实也没必要乱说,毕竟飞行事故跟车祸一样在所难免。 各位认为,在导致军机事故的各种因素中,哪个才是主导因素呢?相关防控有应当采取如何措施? 1.机械零部件的老化。 2.飞行员操作失误。 3.恶劣的飞行气象环境。 4.超强度的使用。 5.糟糕的地面指挥 6.地勤人员的野蛮维修和违规操...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141 分类: 社会民生-军事
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他们有什么区别?
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他们有什么区别?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64 分类: 社会民生-军事
新加坡是不是李家王朝
新加坡是不是李家王朝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60 分类: 社会民生-军事
关于印度与巴基斯坦战争的问题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的三次战争到底是哪
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的三次到底是哪方获得胜利? 我的印度朋友说印度赢了,自然巴基斯坦朋友说他们赢了,所以我想弄清楚。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57 分类: 社会民生-军事
谁能介绍一下米高扬公司的现状听说要破产了
听说要破产了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56 分类: 社会民生-军事
中国将官中国现在有多少将军(包括大校)
现在有多少将军(包括大校)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53 分类: 社会民生-军事
银行款押运,保安用的是什么枪?有人说是散弹枪,我想不大可能,那样?
款押运,保安用的是什么枪?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53 分类: 社会民生-军事
日本的歪把子机枪是什么样的最好有图片
最好有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50 分类: 社会民生-军事
美国的"自由轮"听说美国在二战期间制造了大量的"自由轮"用于大西
听说美国在二战期间制造了大量的"自由轮"用于大西洋运输,并且达到了很高的生产效率,请问"自由轮"一般有多大吨位?美国一共生产了多少?美国在二战期间支援了盟国大量的物资,赖以支持的橡胶石油等原料供给主要由那里提供的?与此同时美国人过着怎样的呢?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48 分类: 社会民生-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