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南京保卫战中为何只有93军突出重围?讲一下93军和其军长邓龙光.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4次
问题描述:讲一下93军和其军长邓龙光.
无力突围
根据研究我国抗战史的几位专家研究推测:因为日酋松井石根早年即来华在江浙皖诸省搞间谍活动,熟悉这些省的地理山川形势,一向以“中国通”自命,他采用了大迂回战术,于1937年12月1日出动两个精锐师团从上海南边的杭州湾登陆,经湖州、广德、芜湖,包抄中国大军后方。12月10日,这支日军的一部在南京东南部重镇汤山与沿无锡、镇江、句容一线打过来的日寇主力会师,进而从三面对南京实行大包围。日酋们都知道南京西南方向的溧水、高淳多为山地丘陵、树林多,易守难攻,且地接安徽朗溪、当涂,那边的山区更多,交通不便,回旋余地大。如果困守南京城内外的中国军队撤往西南边的山区,就可以得到休整,并保存住实力。正因如此,日军第六师团特抽调二个联队近万名官兵在江宁县(今改南京江宁区)湖熟、禄口至宁芜公路小丹阳段布下封锁线、火力网。又在汤山至土桥、淳化镇至双桥门一线实行严密封锁,出动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沿公路布防,骑兵、步兵来回巡逻,令中国守军根本无法突围。而青龙山恰好被围在这两道封锁线内。山区东南面是已沦于日寇魔掌的汤山,南面便是淳化镇(74军王耀武旅等部队曾在这一地带与日军激战数日,击退过日军几次猛攻,后被迫撤走)。至1937年12月10日止,中国军队只有邓龙光将军指挥的93军等少数部队,趁日军尚未合围,经龙源、孔山、湖山间山道大胆穿插,冲过京杭国道,撤往溧阳山区。而在这之后,没有一支成建制的中国守军能冲出日寇严密的封锁圈。
邓龙光(1893 ━1979年),字剑泉,1911年就读于高州中学,后考入武昌陆军学校。1919年返粤服军役,历任排、连、营、团长。1927年任国民党广州教导师师长,次年任第一集团军舰队副司令。抗日战争时期任第83军军长,在南京保卫战中,歼灭日军第六师团石井根部5000余人。继而挥师广东三水、花县及广西南宁、黎塘等地抗日,升任第35集团军总司令。在桂南、昆仑关大会战中,驱日军退出钦州湾,升第二方面军副司令长官,兼粤桂南区总指挥,抗击广州湾及沿海日军。1945年小日本投降,受降广州湾(湛江市)及海南岛之日军,后任广州行辕第一副主任。1949年解放前夕经香港赴台湾,1979年在台湾病逝。
栏目分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