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部百科>百科问答详情
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每天最多能喝多少蜂蜜,而不会得糖尿病?我买了一些蜂蜜,想多喝点,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3次 分类: 健康-内科-内分泌科
问题描述:我买了一些,想多喝点,可是我听说糖吸收多了,会得糖尿病,请问我每天最多能喝多少蜂蜜,能恰到好处,而不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这样产生的 北京协和糖尿病中心主任、教授 向红丁 《家庭医药》2003年7月号 糖尿病,顾名思义,是一种尿中出现糖分的疾病。尿中为什么为出现糖分,这得从机体的糖代谢说起。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摄入食物后,食物中的糖经消化转化成葡萄糖,大部分被吸收入血液,这就是人们说的血糖。血糖不断进行循环,供人体利用消耗。这是血糖主要的代谢途径。如果摄入的糖分过多,一部分糖会进入肝细胞和肌肉细胞里,转化成肝糖元和肌糖元,以供机体空腹时或大量运动时产生能量。如果糖分过剩,一部分还会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 作为健康人,血糖在肝脏、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尤其是在胰岛素的调节下,能够较平衡地维持在一定水平,尿中不会出现糖分。但如果这些调节系统发生“故障”,使胰岛素出现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血糖因调节失衡,就会使血中糖分升高,多余的糖分就要从肾脏随尿液排出,这就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早期无症状。到有症状时,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烦渴、善饥、消瘦或肥胖、乏力等症群,久病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严重病例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威胁生命,常易并发化脓性感染、尿路感染、肺结核等。 虽然原发性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是目前至少可以说,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遗传的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但是,如果光有遗传倾向因素,还不至于得糖尿病,还需要有后天因素,或者说环境因素。要防治糖尿病,后天因素更值得注意。一般说来,诱发糖尿病的环境因素有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遗传与环境这两个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就容易使人得糖尿病。 按照发病原因,糖尿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原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另一类是有特殊的病因,如患了胰腺疾病,我们称其为“继发性糖尿病”。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还具体地将糖尿病分为4种主要类型: 1型糖尿病:原来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患者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治疗时,必须用胰岛素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2型糖尿病:原来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于成年人,起病比较缓和、隐蔽,不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不一定用胰岛素治疗。此类患者占我国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5%以上。目前糖尿病病人总数的急剧增加,也主要是这种类型的患者。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属于原发性糖尿病范畴。 妊娠糖尿病:指妇女怀孕期间发生或者发现的糖尿病。生完孩子后,往往还得重新分类定型。 其他类型糖尿病:以上三种除外的各种糖尿病。包括胰腺疾病造成的,内分泌疾病引起的,各种遗传疾病伴发的,以及药物等导致的糖尿病。在这些类型中,很多都是继发性糖尿病。该病种类繁多,但患病人数远不及Ⅱ型糖尿病。 作者简介 向红丁教授,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及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曾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3次。近年来共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书籍撰写20部。 吃糖多就得糖尿病吗? 过去的年代,人们的温饱问题都不能保障,加上工作劳动量比现在要大得多,因此,很少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现在,吃的好了、精了,活动少了,结果是营养过剩,糖尿病等富贵病随之而来。北京目前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患者估计已接近200万人,占人口总数比例接近10% 今年3月9日,我们全家和几个朋友到京郊爬山,这是我们每星期的例行锻炼。与往日不同的是,今天的队伍中多了一个两天前还住院的病人:杨某某,男性,36岁,某股份公司总经理。 病例之一:相对大多数同龄人来说,杨某某是幸运的,三十几岁时已是事业有成。然而,他也有很多烦恼,比如没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其次就是应酬太多,每天都要陪别人吃饭、喝酒。最近一段时间来,他觉得非常容易疲劳,经常头痛、头晕,右腿经常疼痛、麻木。 今年3月初他住进医院后,检查发现血压、血糖、血脂都偏高,血粘稠度很高,肝功异常, B超发现有脂肪肝,进一步检查确诊为Ⅱ型糖尿病,下肢的疼痛、麻木则可能是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由于缺乏锻炼,经常伏案工作,他还有颈椎病。头痛、头晕可能与糖尿病及颈椎病有关。他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三年前就发现了血糖偏高,但当时没有在意,继续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一次是几个朋友劝了几次才住进了医院。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情况大有改善,几项指标都接近正常,头痛、头晕及右腿疼痛、麻木等症状减轻了很多。我给他制定的治疗方案是先控制饮食、加强体力活动。因此,他一出院就参加了我们的爬山活动。 病例之二:他十几年前下海经商,每日的生活主要就是与各方人士周旋,应酬不断,很少锻炼。他说的话颇有概括性:差不多一天两顿酒,抽烟1天2包多,酒桌上都是哥们,其中约一半人有糖尿病、高血压,但喝起酒来谁都不少。他超重明显,身高170厘米,体重却达190多斤。 自从他5年前患了高血压病、糖尿病后,每次他都说他要控制体重、要减肥,加强锻炼,还要坚持服药。然而,几年过去,他的体重不但没减反而从170斤增加到190多斤,服降压及降糖药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就是原来的问题还在,新的问题也来了。有时劳累后胸闷,心电图显示心脏缺血,几年前就有勃起功能障碍,要经常服用伟哥。这提示他的糖尿病、高血压出现了一系列并发症,已经影响到自主神经及心脏功能。 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口糖尿病患者约占0.6%,全国约700万。据报道几年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就已经超过了3000万,还有大致相同数量的糖耐量减低者。十几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长了近10倍。 然而,真正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人们对糖尿病的忽视情况非常严重。有的人直到眼睛视力严重下降、眼底出血,才查出是糖尿病并发症;有的人出现了尿蛋白、肾功能损害,才发现原来是糖尿病惹的祸;还有就像本文提到的两位病人,直到出现了神经系统的并发症,才检查出自己已患了多年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人不能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他们既不能控制饮食,也不爱运动。就像本文第二例病人,做生意需要应酬,只能牺牲健康,过一天算一天。第一例病人虽然已经开始改变生活方式,但能不能坚持则很难说。改变一种生活方式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对每个重视健康的人来说,这是必须要做的改变。

猜你喜欢

现在的女人为什么这么BT啊我有个女性网友一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就喜欢
我有个女性网友一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就喜欢用烟头烫自己手,要不就说我要死了,我去死了,还有个一和男朋友吵架就闹的不可收拾,好几次在家砸东西,用碎玻璃划手腕,楼下大排挡老板和他老婆吵架,然后几天没开门,后来开门了说他老婆自杀死了,我也想象不到有多严重的问题要去自杀,人的情感有这么脆弱吗,有的时候也真不知道该怎么开解这些朋友,大道理谁都懂,再怎么说都没用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43 分类: 健康-内科-内分泌科
用国珍松花粉能否治疗好糖尿病?用松花粉能否控制血糖含量?有没有成
用松粉能否控制血糖含量?有没有成功经历?如果能治好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钱?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41 分类: 健康-内科-内分泌科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有什么新的进展吗?
目前的治疗有什么新的进展吗?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38 分类: 健康-内科-内分泌科
糖尿病人怎么吃饺子?
人怎么吃饺子?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38 分类: 健康-内科-内分泌科
糖尿病人能喝五谷豆浆吗?听说血糖高的人不宜喝稀饭之类的食物,那五
听说高的人不宜喝稀饭之类的食物,那五谷豆浆呢?说具体点是杂粮豆浆,没有大米小米之类的食物。这样能喝吗?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38 分类: 健康-内科-内分泌科
用哪种降压药我的家人43岁,血压145/105,血脂也高。
人43岁,血压145/105,血脂也高。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37 分类: 健康-内科-内分泌科
β一葡聚糖对糖尿病的作用与原理?β一葡聚糖是如何控制血糖防治糖尿
β一葡聚糖是如何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的? 网上查了查不到,请诸君不啬赐教。 青稞是世界上麦类作物中β一葡聚糖最高的作物,据检测青稞β-葡聚糖平均含量为6.57%,优良品种青稞25可8.6%,是小麦平均含量的50倍。β-葡聚糖通过减少肠道粘膜与致癌物质的接触和间接抑制致癌维生物作用来预防结肠癌;通过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的合成预防心血管疾病:通过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具有提高机体防御能力、调节生理节律...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34 分类: 健康-内科-内分泌科
能不能介绍一下糖尿病?我爷爷得了糖尿病,我想知道这种病对人体的危
我爷爷得了,我想知道这种病对人体的危害大不大,有没有危险。得了糖尿病的人应该注意些什么,比较适合吃什么食物,或者关于自我保健的方法。我希望我爷爷健康,谢谢大家了。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33 分类: 健康-内科-内分泌科
临床上常见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病因是什么
临床上常见的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是什么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33 分类: 健康-内科-内分泌科
多囊雄高闭经一年如何治疗我今年22岁了,从15岁初潮开始就月经不
我今年22岁了,从15岁初潮开始就月经不调。17岁开始就到处看调理身体。期间吃过很多中药。其中一位中医的药吃了有用,后来医生退休停药后月经再次混乱。当然西医也看了不少。20岁知道可能是多囊。每年都有去检查彩超和性六项。我这的医生已经确定是多囊。是雄激素高的原因。也服用过补佳乐和达英35。但只服用短期。因为副作用大一度肥胖到150斤。现在已经闭经一年了,没有过性生活。前段时间又去看了医生,医生说对生...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31 分类: 健康-内科-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