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研制航母弹射器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仅有几个少数国家能研制呢?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3次
问题描述:为什么仅有几个少数能研制呢?
也说几句吧,因为这毕竟是爱问版块不多见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问题之一。
关于航母弹射器的制造难点的相关文章,大致有这么几类,有说开口气缸的密封是关键的;有说开口气缸制造难度大是关键的;还有说弹射器加工精度高是关键的;也有的说整个弹射器的焊接技术难度大是关键的。但目前似乎已经都统一到储汽罐的制造是难点这一公认的结论上了。而上述说法中唯一跟储汽罐制造有关的就是焊接技术。
其它的观点也都有自己的论据,但都经不住推敲。限于篇幅,暂且不做评论。
单说储汽罐的难度所在。简单说,这个罐就是个大尺寸的高压容器。这类容器是公认的一个国家重工业水平的重要体现。航母上这个罐是有别于于民用的压力罐的,它既要耐高压又要耐高温,既有重量限制又有尺寸限制,还要保证数万次乃至几十万次的加压和卸压的疲劳循环,由于受加工难度制约,目前世界上能加工此类大型容器的国家仅有屈指可数的那么几个。
关于此类压力容器的制造有好几种方法,不做累述。
说几句这个储汽罐的规模,以美军航母上的C-13弹射器为例,它的储汽罐的直径为2米。长度为20米,即便采用了轻质的特种合金钢,两个罐的重量也在200吨以上。要在甲板上占用的空间也可推算出来,罐本体再加上附属设备及管道啥的总体积将达到600个立方米以上。
为什么不说开口气缸的密封是关键技术难点呢?因为要达到滴汽不漏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即使漏点汽但照样能把飞机弹出去,这就不是什么难事了,现在美国的弹射器也是允许漏汽的,因为这类气缸就是达不到蒸汽机气缸的密封程度,这是必须承认的,但既然能完成其使命,就说明它没必要非得滴汽不漏不可,无非是多浪费一点能源罢了。
栏目分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