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幅对联有没有问题?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6次
问题描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幅对联有没有问题?
这副对联不但没有问题,而且很妙,因为它含蓄而辩证,曲折而迂回。
“无涯”是极言其大,形容而已,并非实指没有边际。唯其大,无舟楫则无以至彼岸,故以无涯;若假舟楫以渡,则有涯矣。舟楫者何?耐苦也。 此联之妙,就在于蕴“有”于“无”中,以“无”言“有”,字曰其“无”,意含其“有”。诫人曰:学海,看似无涯,实则有涯;苟且则无涯,刻苦则有涯。 此联之妙还在于,上下联同为劝学之意,却从相反的两个角度落墨,避免了重复,又使对得工整。也合平仄。
回头再看上联。从字面上看,“书山有路”似乎正写其“有”,其实是反写其“无”。试想,既然书山已有路,又何需“勤为径”耶?实言书山无路也。若要“书山有路”,必须“勤为径”也。前半句是结果,后半句是条件。不妨这样想象:一位先生鼓励他的学生去攀登一座书山,学生寻路良久未果,回头对先生说:“书山无路!”先生答:“书山有路,勤奋便是路。”先生的回答,不正是上联吗?它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格言异曲同工。
这首对联,若改为“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有涯苦作舟”,也符合平仄,也对得工整,然而失于浅白,没有了含蓄,没有了迂回曲折,也不耐人寻味了。
栏目分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