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非主谓句和滥用介词导致主语隐藏的病句有什么区别怎么区分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3次
问题描述:非主谓句和滥用介词导致主语隐藏的病句有什么区别 怎么区分
非主谓句和滥用介词导致主语隐藏的病句有什么区别非主谓句 由单个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构成的单句。 非主谓句不可能分析出主语和谓语来,也不必指出主语,所以不能叫"无主句"。 1.名词性非主谓句 (l)名词:证件! (2)定中短语:多好的! (3)联合短语:老张和老李。 (4)的字结构:卖菜的。 2.动词性非主谓句 (l)动词:听! (2)述宾短语:到点了。 (3)述补短语:吃完! (4)兼语短语:祝你健康! (5)连谓短语:开窗户通风。 3.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1)形容词:好! (2)形补短语:好极了! 4.特殊非主谓句 (l)副词:不! (2)叹词:哎哟! (3)拟声词:砰! (4)代词:怎么啦?如果不符合省略的条件而缺少应有的成分,以致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表达的意思不准确,这叫做成分残缺。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指句子里缺少某种必不可少的成分,缺了这种成分,句子就讲不通,影响表达。一般来说,成分残缺主要表现在主、谓、宾语及修饰成分的残缺。这里着重介绍的是主语的残缺。主语残缺一般是因为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一般情况下,介词常常与它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构成介词短语做句子的状语。如果滥用介词,很有可能使主语缺失,例如:1、在这篇文章里,热情的歌颂了新风尚。(本来“这篇文章”可以做主语,用了介词之后,构成了介词短语,整个句子就没有了主语)2、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件事”可以做主语,“我”也可以做主语,两个介词的出现,组成了两个介词短语,于是主语残缺)
栏目分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