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五老峰”“三姑石”分别指什么?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16次
问题描述:“五老峰”“三姑石”分别指什么?
五老峰风景名胜区位于永济市东南20公里的中条山上。主峰玉柱峰,海拨1896.3米,恰似一根顶天立地的玉柱直插云端,东锦屏峰、西锦屏峰、太乙坪峰、棋盘山峰罗列主峰四隅,像五位彬彬有礼的老人,列座侃侃而谈,故称“五老峰”。这里层峦叠嶂,悬崖峭壁,险峰怪石,星罗棋布。松涛、云海、流泉、飞瀑蔚为奇观。五老峰隔黄河同西岳华山对峙,史誉“东华山”、“南五台”。
五老峰,山势壮观秀丽。有大小峰峦36座,陡峭险峻。 除五老峰外,还有五指峰、笔架峰等,山奇石怪,峰峰皆有。
据山上现存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重修观音阁碑记》载:“条山秀,甲三晋。五老峰嶙峋萃?秀丽更甲条山”。《水经注》有五老峰“奇峰霞举,孤标峰出,罩络群泉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的描绘。它既有奇峰异石、巅岭峭壁的险峻之壮,又有松涛、云海、流泉、飞瀑的飘逸之美。据前人记载,五老峰有九泉十二洞,泉水清醇甘甜,岩洞深邃幽静。有一碗泉、明眼泉、玛淄泉、芙蓉泉、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等。山奇水秀,无处不绿,无处不松。各种奇花异木,红绿相间,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构成一幅神奇的画卷。
五老峰的文物古迹颇多。从现存的石碑来考察,建筑最早见于北周,即在西寨子所建的佛教寺院圆通寺和观音阁。从古建遗址上看,唐代的细绳纹砖,宋代的花纹方砖随处可见。玉柱峰顶有7大建筑:南天门、黑虎灵宫殿、白衣秀士殿、救苦菩萨殿、祖师庙、千子堂等。另有明代数百个木雕人像,20余通明清时代修庙的碑刻,记载了朝山庙会的盛况。西锦屏峰下雷公洞里现存有南北朝时代石雕人像5尊,东锦屏峰药师洞有明代彩色泥塑人像3尊。整个峰顶有庵观、寺院、庙宫64处,碑褐数十通,都有很高的成就和考古价值。
五老峰有许多美好的民间神话故事,传说宋代杨业曾在小寨子屯兵练武,兵围普救寺的孙飞虎亦曾在此安营扎寨。文人、仙释、隐士张果老、吕洞宾、费冠卿、罗通微、王子山等在五老峰都有传奇的铁闻趣事。
五老峰是山西省重点旅游胜地,每年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为其庙会时间,届时来往客商络绎不绝,朝山进香。游人川流不息,热闹非凡。山口的石佛寺、龙王庙、大明观等处都有对台戏。各地梨园会馆、乡团社戏都来此轮流演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娱活动也在进香的路上表演。尤其是迎神赛会,俗称“摆驾”,人们抬上色彩华丽的神楼,手执仪仗、彩旗,鸣放鞭炮,敲锣打鼓,进行朝拜,登山围观者数以千计。沿路供游人吃饭、喝茶、休息的接待处有数十处。
三姑石是指武夷山换骨岩北面有石三块立于岩巅,即人们所说的三姑石。
三姑是指"太素孔君、太微庄无君、太妙叶元君"。相传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崇安大旱,田土龟裂,禾苗枯焦。有一天,农人江小三的换骨岩下灌田,忽见三位道姑打扮的女子沿山径走来。她们见江小三等农人灌田辛苦,便招江小三上前,授以小葫芦和秘诀后便飘然而去。江小三如法施行,顷刻间,乌云密布,大雨如注,救活了枯焦的禾苗。为感谢这三位仙姑,清江小三来到了她们居住的"云虚洞"。正端祥间,忽见洞门大 开,一道童引出这三位仙姑。江小三慌忙上前叩谢。三位仙姑告诉他:"我们本是会稽上虞人,唐天宝年间,来武夷山学道,栖息于天柱峰下,一日遇见皇太姥,授以'丹诀',承她指点,在换骨岩云虚洞中修练,今修烘已毕,就要离开武夷山"。说完,这三位仙姑倏地不见了。后乡人为纪念这三位仙姑,便将换岩骨巅的这三块巨石取名为"三姑石"。
栏目分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