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农产言必称“助农”,已成直播电商行业恶俗|
□蒋璟璟
近日,演员赵露思在直播时带货助农引发持续关注,有网友表示支持与赞赏,也有人发文质疑其团队存在“假助农”“高价卖货”等行为。还有网友发文指控赵露思团队“假助农”,称其推荐的苹果干品牌背后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赵露思的商业伙伴间接持股。话题“赵露思 苹果汁价格”“赵露思陷假助农风波”登上社媒热搜榜单。(九派新闻)
所谓“助农”一说,明显是虚指,其并不指向明确的公开约定或契约义务。现实中,大量的主播卖货时都说是“助农产品”,这并不是偶然和巧合,而是有着法务层面精巧的避险算计。“助农”是宽泛的说法,很难界定其所对应的具体承诺,故而也很难抓住其中的把柄。若是换个说法,比如说“零利润销售”“公益义卖”之类,就是另一回事了。时下的行业生态中,有一种凡售卖农产言必称“助农”的风气,赵露思初涉其间,自然也不能免俗了。
什么叫“助农”?良善的网友们所以为的“助农”乃是主播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帮着农户把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格,脱困、增收、致富。而直播电商圈子口中的“助农”,则是一种话术、一个赛道、一门生意。事实上,就算是“生意”,也未必就影响“助农事业”的纯洁性。主播及其关联公司,有没有利用“助农商品”赚钱,这与“真助农”还是“假助农”,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近来,赵露思陷“假助农”风波,从本质上说,还是一个预期差与认知分歧的问题。
除了带货主播或者明确下海卖货的网络达人,很多名人、机构试水跨界直播带货时,总不免会扭捏、要修饰一番,诸如“助农直播”“惠企直播”之类冠冕堂皇的说辞,因之大行其道——这里面,当然也有正经的“公益场”,但更多的,还是“商业局”。“低价收储,高价卖货”,赵露思的水果生意,做得像模像样。有粉丝买单,靠本事赚钱,原本也无可厚非。只是道义标签贴得多了,调门起得高了、煽情的话讲得多了,入戏没那么深的看客们,还是难免会有些生理不适。
声称要“助农”的主播太多,只怕“滞销”的水果不够用了。多年前,“遍地滞销大爷”“××滞销,帮帮他吧”的卖惨营销套路,就曾引发了好一阵群嘲。时至今日,很多果农都有水果种植保险予以兜底、都有常年合作的采购链包圆,大体还不至于等着主播们去救援纾困吧。其实,无论是“公益助农”还是做“农产生意”,都有着不低的门槛,这哪里是想当然、自说自话的事呢?真正的助农,需要情怀,更需要的是专业的深耕与持续的商业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