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向自由市场,转转铁了心做“中间商”
文 | 市象,作者 | 王铁梅,编辑 | 文昌龙
7月,张雯在多次询问转转客服“自由市场”为何突然限制品类,是否会恢复多品类C2C交易,始终无法得到明确答复后,她选择卸载了转转。
“一开始在闲鱼出二手,想着下载转转,看看能不能多点流量,没想到效果还不错,才一直使用。但最近转转开始限制交易,它主要的二手手机业务我不感兴趣,毕竟普通人一年换不了几次手机,所以还是回归闲鱼吧。”张雯解释道。
转转C2C业务的收缩,导致许多像张雯一样的用户流失。而另一边,宁愿“自断一臂”,也要将业务聚焦至C2B2C的转转,押注了北京3000平米的线下商店,再次开启了一轮新的尝试。回看转转的发展历程,从C2C到C2B2C、从手机到非标品、从线上到线下,转转一路尝试改变。
频繁转型不等于灵活,反而可能暴露出转转方向感的缺失和焦虑的扩散。在转转瞄准新的领域:试图通过打造“二手生活方式电商”时,转转从未摆脱的阴影——闲鱼,似乎也先行一步。
眼下,转转线上的确在把“战略撤退”当成一条缓冲带,以避免在残酷的二手电商赛道中被迅速淘汰。
01 从C2C再一次撤退
“战略撤退”,是创始人黄炜认为转转活下来的关键。这次,转转撤退的重点放在了C2C领域。
7月11日,不少转转用户突然发现自己在转转直接上架的二手商品被下架了,其“自由交易”部分只剩下五个品类可供用户选择商家,分别为:手机、明星周边、兴趣玩具、游戏交易、票务卡券。在平台规定的五个品类之外的商品,用户无法通过转转进行直接上架交易。
虽然转转被熟知的核心业务模式为C2B2C,但作为二手平台,提供C2C的渠道也被用户默认为必不可少的部分。自2016年,转转推出基于C2B2C模式的验机质检和相应质保服务开始,转转始终保留了用户可以直接交易全品类的“自由市场”通道,如今转转选择限制C2C品类,似乎是一个讯号。
在骤然收到自己挂出的闲置物品被下架的通知时,不少用户感到很愤怒,认为这是转转在强迫用户必须将商品通过平台的“回收”或“寄卖”渠道售出。“并不是所有物品都适合通过平台交易,作为二手平台,转转这么做简直像赶客,我们问客服后续会恢复吗,客服也一无所知。对转转感到很失望。”一位转转用户表示。
转转此次从C2C领域撤退的举措看似突然,实则早有征兆。黄炜曾在2022年表示公司对C2C业务补贴力度已接近两亿,虽然在总业务中占比30%左右,但一直靠C2B2C业务来覆盖其支出。当时,转转首次收取C2C业务的“支付通道费”,引起大批用户不满。
不难读出,黄炜对于转转C2C业务存在的价值早就有所怀疑。在最新的采访中,黄炜频频提到的一个词是“差异化”。黄炜认为,和以C2C模式为主的闲鱼走同一条赛道,是不明智的。将自己C2B2C的优势放大,打出真正的差异化,才是转转未来的方向。
闲鱼的存在似乎一直是转转发展过程中难以摆脱的一片阴影。自转转瞄准二手市场以来,曾多次发生“战略摇摆”,其中大部分是迫于闲鱼为其带来的生存压力。为求生路,转转切入C2B2C模式,并将目光落在了3C品类。
2020年5月,转转战略合并了二手机B2C交易平台“找靓机”。但合并了找靓机后的转转,似乎并没立刻呈现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易观千帆数据显示,转转2020年底的月活约1507.5万人,较之2019年底的3500万人几近腰斩。
2022年前后,转转再找定位,开始在宣传报道中强调自身“是国内唯一独立的面向消费者端的综合型二手电商”,solgan也从“买卖二手手机,上转转”,变为了“二手拯救世界”,借助循环经济,重新讲起全品类故事。但闲鱼从未放慢脚步。2024年,闲鱼上线“闲鱼奥莱”,定位B2C业务。同年3月,闲鱼APP的月活为1.75亿,而转转仅为2473.7万。
02 转转的平台信任困境
在限制C2C交易品类的一个月前,转转在北京开业了首家以二手奢侈品为主的多品类循环仓店“超级转转”。几乎并行的两个举措,昭示的是转转转向的决心。
超级转转是转转集团收购红布林之后,双方整合资源打造的“第一个作品”。超级转转开在北京老牌商场,3000平方米的面积,拥有200多个品类,30000多个SKU。包袋占比达80%以上,是核心品类,也涵盖有奢侈品首饰、配饰以及 3C 品类。超级转转如同转转直接向用户开放自己的“仓库”,供用户随意挑选。
在提到超级转转时,创始人黄炜总是提到一个词:生活方式。黄炜希望打破转转的固有印象,利用线下二手店的直观性和便利性,靠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激发用户的兴趣,走一条“二手种草经济”的道路。换句话说,转转真正想做的,是重塑品牌用户心智。
“在二奢领域发展B2C模式,平台的信任机制至关重要。一旦用户对平台的鉴定能力产生疑虑,业务本身可能面临根基不稳的风险。以转转为例,其线下旗舰店每月租金成本很高,但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持续建立并维系用户对平台验真能力的信任。”一位二手电商业内人士表示。
获取二奢消费者的信任相比于转转此前擅长的3C品类要难得多。因为数码产品的性能指标和硬件参数通常较为明确和统一,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检测工具来快速验证其真伪和性能。但奢侈品的制作工艺复杂且多样,不同品牌、不同款式之间差异较大,鉴定难以直观和量化的进行检验。
同时,随着造假技术的不断进步,仿真的假货层出不穷,进一步提高了鉴定难度。转转的二奢质检环节主要依靠的是红布林,但红布林曾被山东商报,北京时间、《消费电子》杂志等多个媒体报道,其存在货不对板、假冒伪劣等问题。
而转转本身也曾出现过几乎动摇转转核心机制的危机事件:“猴大腕事件”。2023年,一位博主“猴大腕”发布视频称,转转二手手机出具阴阳检测报告。同一部手机在间隔不到半小时内再通过转转回收时,转转出具的质检报告从显示没有问题到查出各种瑕疵,这一视频瞬间令转转陷入信任危机。
舆论发酵后,转转回应此事件,表示二手商品的“非标准”特点导致成色判定上存在客观的因人而异。但这一说法并未平息质疑,反而被用户批评为避重就轻、毫无诚意,只是在用行话掩盖平台责任。
这一事件令转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黄炜透露,此事件后,转转取消了2024年的增长目标,在售后策略上增加了两到三亿元的投入。有曾为转转的员工回忆称,此事件令当时整个转转内部都感到巨大的怀疑和不确定性。
“转转从C2C抽身,押注质检能力,聚焦C2B2C,路线看似清晰,逻辑也说得通。但这条路不再有回旋余地,每一步都像在钢丝上跳舞,稍有闪失,便是摔下牌桌。”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如此评价。
03 进军生活方式电商?
在超级转转开业时,黄炜曾说过:“手机过于工具化,而这里传递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相机、游戏、时尚都是生活态度的表达。”生活方式,这个和小红书关联紧密的词语,在黄炜的采访中越来越高频的出现。
小红书COO柯南对“生活方式电商”的定义,是通过更加注重用户的生活体验和消费场景,将单纯的商品销售到生活方式引领的转型升级,通过贴近使用场景的内容让用户对生活方式种草。这需要电商架构在“社区”之上,有流量能力、种草心智,也有内容能力、社区氛围,还有博主、买手参与其中,才有可能促成所谓的“生活方式电商”。
这些能力显然并非依靠单一线下二奢门店就能完整构建。加之奢侈品本身具有高客单价、低流通性的属性,短期内难以成为显著的规模增长引擎。对于转转而言,若希望借助二奢切入“生活方式电商”赛道,仍面临诸多待解的现实挑战。从目前的产品形态与生态建设来看,闲鱼在这方面似乎已有更多布局。
根据闲鱼大盘月活的年增速测算,截至今年5月,闲鱼上兴趣消费活跃人群的规模已超过1亿。除了上线“闲鱼奥莱”等线上B2C业务,闲鱼也在布局线下场景,推出选址更靠近社区的“闲鱼循环商店”,通过这一系列动作,闲鱼正逐步拓展其在年轻群体中的场景覆盖,向“兴趣生活平台”的方向演进。
回过头看,转转近期加大对二奢业务的投入,背后或意在推动其C2B2C模式向更多品类延展。在转转APP首页的“官方验”界面可以看到,目前其C2B2C服务已延伸至包括图书、腕表、鞋靴、服饰、摄影摄像、运动户外在内的20余个品类。售价百元左右的运动器材、上万元的腕表等,转转都提供官方验。
除了手机,转转站内其他官方验品类商品的销量并不算高。转转手机热销榜显示,iPhone 13近30天售出超3.1万件;而在腕表热销榜排榜首的一款千元价位的腕表,近30日仅售出100多件;在家用大电器热销榜排榜首的某品牌洗衣机,近30日也只售出100多件。
目前来看,转转在手机等品类上已建立起相对稳固的交易基础,但“全品类”C2B2C模式的拓展仍面临一定挑战。随着C2C业务的收缩,平台定位趋于集中化,但部分商品本身属于低频消费,带动流量的能力有限。在缺乏明确购买需求的情况下,用户对转转的使用黏性可能不足,平台也可能因此面临用户活跃度下降的压力。
从主动收缩C2C,到重金打造线下二奢场,再到试图讲述“生活方式”新故事,转转确实展现出一以贯之的求生意志。但如果用户缺乏主动打开转转的社区黏性、信任无法被质检所抵消,这条中间商之路也注定充满考验。赌下了方向,但能不能撑到结果,才是这盘局真正的难点。
(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