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下里巴人是什麽意思?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3次
问题描述:下里巴人是什麽意思?
“下里巴人”是古代楚国民间通俗的歌曲。《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下里巴人”后多用来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阳春白雪”后用以比喻高深的艺术作品,其实巴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土家族的先民。西汉刘向在其《世本》中,可能根据巴人对自己祖先的历史追述,记载了巴人起源的历史传说:“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思)[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这个朴素并带有某些神话色彩的传说故事,曲折而真实地反映了巴人的起源、迁徙及其经过的漫长的原始氏族公社的历史。武落钟离山在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距隔河岩水电站大坝上游25千米,是隔河岩水库中的第一大岛,最高海拔384米,土地总面积802亩,山上五峰并立,错落别致,四面环水,高峻突兀,蔚为壮观。夷水即清江。夷城位于武落钟离山上游60千米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是今世人注目的香炉石古文化遗址的所在地。盐阳在渔峡口镇的盐池温泉一带。武落钟离山、香炉石古文化遗址、盐池温泉现是清江风景名胜区的骨干旅游景点,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可见,巴人的早期活动区域在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一带。
“巴”既是古族名,也是古国名,主要分布在今渝、鄂交界地带。“巴”在史籍中的出现很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巴方”(巴氏族的居住地)的记载。商代武丁时,“妇好伐巴方”,可见武丁之前就有巴人的存在。公元前1122年,巴人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东晋常璩《华阳国志》中有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殷人倒戈。故世人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也有文献记载称之为巴子国。常璩还说巴人“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土风敦厚,有先民之流”。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称霸争雄,社会动荡不已。蒙文通《周秦少数民族研究》第48页载:“楚西之国庸为大,庸之西接于巴,巴接于蜀,此春秋时代西南之大校也。”《左传》中记载巴的内容有多处,公元前611年,“楚人、秦人、巴人灭庸”。巴楚遂为邻,时和亦时战。巴“尝与楚婚”,以维持两国相安局面。公元前577年,楚“共王无冢嗣,有宠子五人,拜适立焉。乃……与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楚共王正妃即为巴王之女。又《路史·国名记》载楚灵王正妃也是巴姬。《华阳国志》中记载:“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城,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藉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曰:‘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城何焉!’乃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但是,巴国势力不弱,遂与楚常战,因而常璩说“巴楚数相攻伐”,以致巴国的实力大为削弱,势力范围也大大缩小:“其地东至鱼腹(今奉节),西至?k道(今宜宾),北接汉中,南极黔涪(今乌江和赤水河)。”战国后期,秦楚势力强大,巴国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其地东抵夔峡,北接汉中,南至黔中。虽然“巴国衰落”,但是“巴蜀世战争”。巴蜀争战,两败俱伤,楚国则乘虚而入。公元前361年,楚占领巴据有的汉中、巫、黔中等地。公元前316年,巴蜀又开战,巴遂向秦惠王求援,秦借机派张仪、司马错率军先后灭巴、蜀,在其旧地建立“巴郡”。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说:“及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有罪得以爵除。”公元前223年,秦灭楚,至此,巴人完全成为秦的编民。
巴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演化为廪君蛮、板?J蛮、武陵蛮、江夏蛮、五水蛮等,他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较有影响的民族,其后裔大部分融合于汉族,少部分融合于与之邻近的其他民族,而只有世居于湘鄂渝黔毗邻地区的巴人,形成今日土家族的主体部分。
作者单位: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办公室
栏目分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