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关于“哭的文化”有人说哭也是一种文化,你是怎么理解的!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5次
问题描述:有人说哭也是一种,你是怎么理解的!
你好!
孟姜女传统曲调形成一种哭
孟姜女传说日前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专家介绍,孟姜女传说不是起源于秦代,而是春秋时期的齐国,比秦始皇早约300年。据《左传》等史书记载,齐庄公四年秋,齐国将军杞梁率兵攻打莒国,不幸战亡。杞梁安葬后,其妻孟姜仍悲痛万分,一天,孟姜到杞梁墓“抚棺大恸,涕泪俱尽,继之以血。齐城忽然崩陷数尺……”
据记者了解,孟姜女这一恸哭,不仅惊天动地,而且改变了齐国风俗,至今山东淄博一带的中老年妇女仍然长歌代哭,以孟姜女传统曲调来寄托哀思。孟姜哭调在农村广泛流传,形成了一种哭文化。
哭是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人的眼泪从眼睛中流出(也有不流的)、声音异乎寻常诉说着某种命运或遭遇(也有不诉说的)、双手掩面(也有不这样做的)、身子靠住某人或某物甚至狂跑的(也有安安静静的)的一系列身体的运动。
哭与流泪不一样,当人的眼睛受到外界刺激比如说风沙袭击,辣椒进入或者受重力弹压时,人会流泪而不哭。这时人的眼泪只不过是人的眼睛的自我调节罢了。哭与诉说或唱歌不一样,诉说或唱歌是人的心理驱使或感应世事而表现出的宣泄或调节方式;至于手或身子的运动,主要是难言之隐(因而不以面部示人或不能接受事实)和狂怒的外在表现。而哭综合了这些活动的特点。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哭不只为发泄悲伤,还为表达喜悦。在特殊情况下,哭是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如刘备的哭,他每一次哭就哭出一座城池。所以哭往往能折射出某些社会现实和变化。但“哭”常为世人回避,所以其功能若隐若现。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从有文字记录的时候开始,有关哭的记载史不绝书。“哭”在交际等领域常表现为个人宣泄压力和获取政治资本的手段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民俗范围形成规范化、程序化和仪式化的风俗礼仪,现代生活中依然是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部分少数民族中更成为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究其原因,除了“哭”本身反映具有时代变化的社会意义外,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建立,哭的生理、心理机制还被引入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范畴,哭就具有更多的现实和社会意义。
栏目分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