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部百科>百科问答详情
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吃山珍海味?1古人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世间人吃东西贪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25次 分类: 社会民生-宗教
问题描述:1 古人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世间人吃东西贪图美味,以为那些东西是山珍海味,不知道那些都是毒药。 2 现在人的病,比过去增长了不知道多少倍!病从哪里来的?都从饮食来的。 3 佛经上形容娑婆世界的众生“饮苦食毒”,我年轻时候读到这些经文还怀疑;可是今天来看,佛说得一点都不过分,完全正确。 4 我们杀众生,吃众生肉,贪图美味,你想想,谁贪?舌头!舌头多长?从舌尖到舌根就三寸长。你想想,为了三寸舌,跟众生结这么多冤仇,造这么多罪业,值不值得? 5 说实在话,真正健康的饮食,安全的饮食,除了要求干净卫生,这里面最重要的1 古人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世间人吃东西贪图美味,以为那些东西是山珍海味,不知道那些都是毒药。 2 现在人的病,比过去增长了不知道多少倍!病从哪里来的?都从饮食来的。 3 佛经上形容娑婆世界的众生“饮苦食毒”,我年轻时候读到这些经文还怀疑;可是今天来看,佛说得一点都不过分,完全正确。 4 我们杀众生,吃众生肉,贪图美味,你想想,谁贪?舌头!舌头多长?从舌尖到舌根就三寸长。你想想,为了三寸舌,跟众生结这么多冤仇,造这么多罪业,值不值得? 5 说实在话,真正健康的饮食,安全的饮食,除了要求干净卫生,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真诚的爱心,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这个要记住。 6 我们今天饮的是苦,吃的是毒,佛说的一点都没错!现在这些动物,吃的都是饲料,都是有毒的,人吃了它的肉,怎么不生病? 7 现在这个世界,不但是肉食里头有毒,素食里头也有毒。现在的菜,都用农药,都用化肥,看起来非常漂亮,虫都不吃,为什么它不吃?有毒。虫都不吃,人吃了还能受得了吗? 8 吃素的人已经三餐服毒了,肉食的就更不必说了!现在人吃山珍海味,贪图美味,他不知道那些都是毒药,所以现在这个时代,奇奇怪怪的病特别多! ---------------净空法师 《轻松学佛法》系列 灵魂是从肉体内独立出来的,它拥有科学无法测知的机能,这种机能就象重力一样,虽然知道重力是由地球和物体间的引力所致,但无法以肉眼看到。——法国天文学家卡旺 在世界宗教中,只有佛教是切实地以系统理性的分析来考察生活中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世界著名学者巴格尔 有关六道轮回,三世因果的科学证据,大家可以在爱问资料库下载,钟茂森博士-《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美国耶鲁大学布莱恩·魏斯博士-《前世今生》《生命轮回》《返璞归真》《前世今生来生缘》。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饮食对于一切生命来说,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之一。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饮食,故《汉书》谓“民以食为天”。饮食与人的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因而成为各种养生术关注的一大焦点。  佛教作为一种的哲学体系,对饮食与人的健康、修行、传教的关系有着许多独到的研究和规定。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依食住”。住有生存、安住之义,也就是说,一切众生必需依“食”而得以生存、安定。佛教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将食分为以下四种:  1、段食,指人体由对食物营养及色香味的生理需求而进行的摄取行为,由于饮食有粗细、餐次的不同,因而称为段食。  2、触食,众生以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官能(六根)去接触、摄取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境界(六尘),产生欲乐、适意的感觉,即为触食。  3、思食,人的意识摄取各种名词术语、表象的活动。  4、识食,与爱欲相应,执着身心为我的潜意识活动。  这四种食一个比一个细,都是生命所不可缺少的,其中后三种基本属于精神活动范畴。佛教通过这种划分,将“食”的概念扩展到精神领域,认为一切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的东西都可称为食,它直接增益着众生的现前生命,同时关系着未来生命的再创。这就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身心健康,不仅要合理摄取健康、适宜的物质食粮,而且还要合理摄取健康、适宜的精神食粮,并时常反省,调节净化之。佛教这一独特的饮食理念无疑深化和丰富了我国的饮食理论和养生理论,对于我们做好养生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单就满足生理需求的段食来说,佛教也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我们常可听见“法——轮未转,食轮先转”、“身安则道隆”等说法。佛教在饮食问题上同样奉行中道哲学,既不自苦,也不纵食无度。下面介绍几个佛教有关饮食的养生经验:  一、素食养生。我国汉族地区僧人从梁武帝时代开始,即全面实行素食,以米、豆、杂粮为主食,佐以蔬菜、瓜果,不沾荤腥。据医学研究证明:人起源于灵长类动物,无论是牙齿还是肠胃结构,都宜以素食为主。现代文明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或过度发胖等均与饮食高脂、高糖、高盐食品有关,而素食清淡、鲜美,营养丰富,不易伤脾胃,的确是一类有益健康、长寿的理想食品。许多僧人神清气爽,健康、长寿,少有上述现代文明病,即与他们长期吃素、不嗜烟酒有关。后面将专篇予以介绍。  二、节食益寿。佛教为了有利于修行,特别要求僧人要节制饮食,并制定有过午不食戒。科学研究表明,限食有助延长寿命。世界四大长寿地区人均热量的摄取仅1200大卡,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动物实验证明:限食的小白鼠要比随意进食的同类延长寿命三分之一。粗茶淡饭,吃七八分饱,有助清洁谷道、净化血液、减毒减肥、轻身健体。所以古人有“若要长生,肠中常清”的经验之谈;唐代百丈禅师作《丛林二十要则》也强调:“疾病以减食为良药”;古人据此还研究出一套“辟谷”术,即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断食来祛病益智的方法。据医学测定表明,肉食者血液酸化,骨质疏松症和肾功能减退者发生率极高,在僧侣中上述疾患者较少发生,这与他们吃素和节食有关。过度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最终导致慢性自身中毒和衰老。  三、戒断烟酒,倡导喝茶。烟酒都有使人上瘾的特性。吸烟对人的健康几乎可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仅有损个人的容貌形象,而且还污染环境,影响他人;若吸食鸦片等毒品,更是耗财夺命,为世界各国法律所严禁。饮酒过量,危害更多,不仅会造成酒精中毒,引发各种疾病,而且能使人乱性丧智,行为失控,从而给自己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佛经中列举酒的危害多达36种,因此它被列为佛教徒应当遵守的五大戒之一。当然若为治病,佛教也允许少量饮用。至于烟和鸦片等毒品,在佛教创立之时尚未出现,因而未被纳入戒律之中,但根据佛教酒戒之精神,绝大多数佛教徒都能远离烟和鸦片等毒品。多数佛教徒不仅没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而且还有喝茶的好传统。茶有生津止渴、解酒去腻、提神益思解乏的作用,还能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基本上可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它虽然早在我国的周朝即已出现,但真正被作为饮料开始大量饮用,还是在魏晋以后,由于僧人的提倡而风行起来。许多禅寺“农禅并重”,种植、培育、制作了一些茶叶精品,在民众中享有盛誉。茶早已成为我国老百姓家中的必备饮料,目前也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饮料。所以我们奉劝世人不吸烟,少饮酒,多喝茶。四、讲究卫生,实行分餐。佛教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即规定:僧人饮水要过滤,避免食入不洁之微生物;饭前要念诵经咒,心怀感恩之情;集体吃饭实行分餐制,并须遵守必要的规矩,如不许浪费、喧哗、打逗等;饭后除了为施主祈福以外,须咀嚼柳枝用以洁牙,还要散步经行。其中不乏科学、合理的养生之道,值得我们借鉴。

猜你喜欢

简述:洗礼和圣餐礼的意义
简述:洗礼和圣餐礼的意义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159 分类: 社会民生-宗教
世界末日玛雅人到底说啥了?
玛雅人到底说啥了?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63 分类: 社会民生-宗教
哥林多前书12:26,请帮讲解林前12:26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
林前12:26 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的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 该如何讲解这经节, 以及鼓励人团结呢?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57 分类: 社会民生-宗教
1我初学佛的时候遇到章嘉大师,他是密宗上师,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
1 我初学佛的时候遇到章嘉大师,他是密宗上师,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章嘉大师是中国密教四大喇嘛之一,黄教的。达赖、班禅、章嘉、哲不尊丹巴,这在中国边疆是四大佛教领袖。 2 我有幸遇到他,他没教我持咒,他教我学教,在经典上下功夫,这是正确的,这是真正的善知识。不像一般金刚上师,一见到你,要你赶快来灌顶。你跟这些金刚上师修学,修一辈子也不能成就。 3 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晚年专修净土...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53 分类: 社会民生-宗教
圣经的来历?圣经是如何编篡的?历史上一共有过几个版本呢?各自区别
是如何编篡的?历史上一共有过几个版本呢?各自区别在哪里?他的异端派别有哪些?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51 分类: 社会民生-宗教
要守着不妄语,要守着不两舌1中国古人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1 中国古人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你要想身体健康,你吃东西要小心谨慎;你要想一生保平安,你的言语要谨慎。 2 口业是最容易造的,要守着不妄语,不妄语对自己有大利益;要守着不两舌,绝不可以挑拨是非,挑拨是非造的业非常之重! 3 家庭里面挑拨是非,让人家一家不和,要负因果责任;一个团体里面挑拨是非,这团体里头不和,在佛教团体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的罪过是堕阿鼻地狱。 4 佛在戒经里...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51 分类: 社会民生-宗教
伊斯兰教承认耶稣为先知么?书上这样说,但耶稣基督已经自称为圣子,
上这样说,但耶稣基督已经自称为圣子,伊斯兰教岂不是承认圣子了?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50 分类: 社会民生-宗教
求助BBN圣经广播网?????BBN圣经广播网,每天6:30播出
BBN广播网,每天6:30播出圣经朗读节目,这几天怎么听不到了? 一个多月了,还没播?改时间了?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48 分类: 社会民生-宗教
关于耶稣基督神性,一元性到三位一体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时间是什么?
关于神性,一元性到三位一体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时间是什么?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48 分类: 社会民生-宗教
亲近三宝,是大智慧之人?1世出世法里头,亲近三宝是大福德之人,也
1 世出世法里头,亲近三宝是大福德之人,也是大智慧之人。可是三宝在今天的世间衰微了,衰微在只有形式的三宝,没有实质的三宝。诸位要晓得,实质的三宝才管用,我们才能真正得福慧。 2 觉、正、净是实质的三宝,佛法僧就是觉正净。但是现在人不知道佛法僧的内涵是觉正净,提到佛,就想到佛像;提到法,就想到经典;提到僧,就想到出家人。想错了,于是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利益。 3 实质的三宝,《坛经》上讲得很好,...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 浏览:44 分类: 社会民生-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