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佛学,学佛过程中是从认识,学习.回向和发心几点吧?请问哪位师傅能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3次
问题描述:学佛过程中是从认识,.回向和发心几点吧?请问哪位师傅能说一下应如何发心呢,发心应因人而宜吧.和个人的愿望有关吧?
师傅不敢当,平等交流一下无妨。权当抛转引玉。
概括起来,本人的理解是这样的:
一、佛法修行是循序渐进的,而且也不是一生一世的功业,而是一种生命自觉的永恒的追求。所以,其实发心也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佛学术语叫做“发心次第”。所以,本人认为佛法实践贵在行持,不要一开始就背上一个发多大多大心的负担,修行的目的就是转变身心世界,随着内外境界的净化,发心自然也会转变得更为深广和如法,这个过程佛学术语叫做“转依”。
二、真正的发心要契合般若,如《金刚经》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而发度四生九有众生之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这才是真实菩提心。为什么呢?因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的根源,是菩提的障碍,著相发心就是没有摆脱这种障碍的发心,犹如与魔鬼携行。如《金刚经》说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被哥利王割截身体,尔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三、佛法圆融无碍,方便善巧,无论以什么发心入门,无论求财、求色、求平安、求富贵、求官位、求人缘、求解脱、求成道,最终都将获得圆满佛果,佛佛平等,佛佛道同,决定不虚。因为,佛陀应世,视一切众生平等平等,犹如独生子女,普愿速成佛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获得不可思议的智慧与解脱妙果,所以本质上没有小乘、大乘的区别,也没有难行、易行的区别,也没有顿法、渐法的区别,唯一佛乘,平等一味。如《妙法莲华经》上的寓言故事:一个富贵长者的一大堆儿女在一个即将发生火灾的自家院子里面玩着低级的游戏,不知出离危险,更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于是这个富贵长者想引导子女们出离火险,更想让他们懂得外面的世界的精彩,获得高级趣味,但他知道现在子女们的心理状况只能接受低级趣味的诱惑;于是长者针对性地告诉子女,院子外面有各种他们喜欢的玩具,比如羊车、鹿车、牛车等等,于是子女们为了自己喜爱的玩具纷纷出离火险;当子女们全部到达安全、通畅的四衢大道时,长者为他们每人准备了一驾一模一样的、他们做梦都想像不到的豪华大白牛车,远远超过他们的梦想和趣味,于是子女们得以驾乘大白牛,遨游精彩世界,享受到前所未有,想像不到的超级快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佛法修行的极果就犹如无法想见的大白牛车,而无论我们最初是什么发心和趣味,只要依教奉行,戒定慧、境行果,一切法财,一切法喜毕竟能得,与佛无异。
猜你喜欢
- 1我初学佛的时候遇到章嘉大师,他是密宗上师,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
- 1 我初学佛的时候遇到章嘉大师,他是密宗上师,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章嘉大师是中国密教四大喇嘛之一,黄教的。达赖、班禅、章嘉、哲不尊丹巴,这在中国边疆是四大佛教领袖。 2 我有幸遇到他,他没教我持咒,他教我学教,在经典上下功夫,这是正确的,这是真正的善知识。不像一般金刚上师,一见到你,要你赶快来灌顶。你跟这些金刚上师修学,修一辈子也不能成就。 3 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晚年专修净土...
栏目分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