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1我们要想积功累德,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不被外面境界所转,看到怎?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4次
问题描述:1 我们要想积功累德,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不被外面境界所转,看到怎样不如意的境界也不发脾气,也不冲动,这样子你的功德才能够累积。功德累积多了,就开智慧,这是很要紧的事情。
2 真正修行人,根利的,修个三、五年之后,他就不受境界影响了。无论是什么样的境界,他都能保持心平气和,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这叫功夫,儒家讲这叫修养。
3 佛门里面讲:“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过去我在新加坡,许哲居士告诉我,发一次脾气,大概只有三、五分钟,三天都不能恢复,所以发脾气是最伤人的。
4 你发一顿脾气,伤害别人,我常常讲只有三分;伤害自己?对自己的1 我们要想积功累德,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不被外面境界所转,看到怎样不如意的境界也不发脾气,也不冲动,这样子你的功德才能够累积。功德累积多了,就开智慧,这是很要紧的事情。
2 真正修行人,根利的,修个三、五年之后,他就不受境界影响了。无论是什么样的境界,他都能保持心平气和,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这叫功夫,儒家讲这叫修养。
3 佛门里面讲:“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过去我在新加坡,许哲居士告诉我,发一次脾气,大概只有三、五分钟,三天都不能恢复,所以发脾气是最伤人的。
4 你发一顿脾气,伤害别人,我常常讲只有三分;伤害自己?对自己的伤害是七分。谁愿意发脾气?愚痴人!
5 聪明人不干这个傻事,为什么?你对别人伤害少,对自己伤害太大了。最伤害身体的,就是发脾气,这个道理你不懂!
6 又何况常常发怒的人,种地狱因。地狱第一个业因就是嗔恚,贪欲堕饿鬼,愚痴堕畜生,所以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不堕三途,要常常保持心平气和,这就是修养。
7 俗话常说“相随心转”,念佛人哪有不得相好的?什么原因?这一句“阿弥陀佛”,保佑你得清净心。
8 换句话说,永远保持清净心,永远保持心平气和,你在菩提道上,你是在正道上走;你动了情,贪嗔痴慢起来,你是走到邪道上去。
---------------净空法师 《轻松学佛法》系列
中国现代家尤智表说:“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佛教不是神道设教,不是精神痛苦时的麻醉剂,乃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处世接物的实用之学,佛教是理智的,平等的,自由的,客观的,彻底的,具体的,积极的,入世的,实用的宗教。”又说:“科学愈昌明,佛教的教义愈发扬光大。近年来世界各地佛教的日渐兴盛,实与科学之进步成正比,即如我国近年来佛教徒中,就有不少是科学家和工程师,这是因为佛法的理论,都能透过科学的考验,故凡对于科学造诣愈深者,愈能解释佛经中素不能解的真义,知佛教中一切事相,在常人视为迷信者,都有其健全而坚强的理论基础。”
得人身,闻佛法,遇净土,百千万劫难遭遇,无比殊胜。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一定要保持清净心,这世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事事都要怨,我们让自己变得很累。心平气和,心平气和
猜你喜欢
- 1我初学佛的时候遇到章嘉大师,他是密宗上师,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
- 1 我初学佛的时候遇到章嘉大师,他是密宗上师,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章嘉大师是中国密教四大喇嘛之一,黄教的。达赖、班禅、章嘉、哲不尊丹巴,这在中国边疆是四大佛教领袖。 2 我有幸遇到他,他没教我持咒,他教我学教,在经典上下功夫,这是正确的,这是真正的善知识。不像一般金刚上师,一见到你,要你赶快来灌顶。你跟这些金刚上师修学,修一辈子也不能成就。 3 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晚年专修净土...
- 要守着不妄语,要守着不两舌1中国古人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1 中国古人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你要想身体健康,你吃东西要小心谨慎;你要想一生保平安,你的言语要谨慎。 2 口业是最容易造的,要守着不妄语,不妄语对自己有大利益;要守着不两舌,绝不可以挑拨是非,挑拨是非造的业非常之重! 3 家庭里面挑拨是非,让人家一家不和,要负因果责任;一个团体里面挑拨是非,这团体里头不和,在佛教团体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的罪过是堕阿鼻地狱。 4 佛在戒经里...
栏目分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