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确认,请自行甄别。
我明白阴符经~担谁能更好的细细讲给我听?希望听多方讲解书名:阴符
发表于:2024-10-24 00:00:00浏览:2次
问题描述:名:阴符经 作者:黄帝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
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
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
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
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
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名:阴符经 作者:黄帝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
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
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
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
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
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
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观。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
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子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馀,
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拧I咚乐勒呱?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
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
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
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
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意思是说知道天地万相,看着他发展。尽矣是指尽心尽力。是指世人要识天道。知天道。尽。尽自己本份的事。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天地万物有金木水火土够成。这五种东西偷取天地的灵气。见之者昌,是指五行转换而相生相克而成世间万物。这个昌是指万物的意思。万物都有五行。所以明白其中道理,为昌盛。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人秉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五行之气。因为人是五行够成的。天也是五行够成的。所以人是万物之灵。一个大,一个小。结构相同。天的变化是道之结果,人之变化也是道之结果。了解了天地变化自然知道人的变化。然而,有些人就是不懂,非要转道而行之。万化虽多,不出一身之内。世上事再多,也不过天地五行。中华秘决在5000年前就说了人与天是一样构造。如果不按天道走,你的小命就不远了。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以定人也,这个原文不是也,是心。天性,包含在人性中。人都有好的一面。所以善良心就是天机,他可以改变一样。所谓天机,就是上天留给顺天道的人的机会。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就是按天道,改变自己的心态。天道本意是善良。因为人心坏了,并没有“立天之道”,天又如何会好。
立天之道,以定人心。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从字面理解先。意思是说人都有优点、缺点。事物也一样,好处,坏处都有。但这只是本意。是代表万物都没有固定的对与错。可以伏藏,这些都要有个度、量、恒,聪明也要有个度,笨也要有个度,真正有道之人,会看明白这些。而不表现。
黄老学派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 1我初学佛的时候遇到章嘉大师,他是密宗上师,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
- 1 我初学佛的时候遇到章嘉大师,他是密宗上师,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章嘉大师是中国密教四大喇嘛之一,黄教的。达赖、班禅、章嘉、哲不尊丹巴,这在中国边疆是四大佛教领袖。 2 我有幸遇到他,他没教我持咒,他教我学教,在经典上下功夫,这是正确的,这是真正的善知识。不像一般金刚上师,一见到你,要你赶快来灌顶。你跟这些金刚上师修学,修一辈子也不能成就。 3 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晚年专修净土...
- 要守着不妄语,要守着不两舌1中国古人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1 中国古人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你要想身体健康,你吃东西要小心谨慎;你要想一生保平安,你的言语要谨慎。 2 口业是最容易造的,要守着不妄语,不妄语对自己有大利益;要守着不两舌,绝不可以挑拨是非,挑拨是非造的业非常之重! 3 家庭里面挑拨是非,让人家一家不和,要负因果责任;一个团体里面挑拨是非,这团体里头不和,在佛教团体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的罪过是堕阿鼻地狱。 4 佛在戒经里...
栏目分类全部>